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五月份的第四周(2020.05.25)所羅列的七字箴言,包括有「齋戒開齋自由坐」、「酒店解封實名制」、「調解會議外送餐」、「中低收入納國保」、「紙本數位電子書」、「十九號家暴口罩」、「上級國民非正職」、「十方護持在華梵」、「業配大會報疫情」、「公民投票十八歲」、「國民法官推司改」、「口徑不一社安網」、「性別失衡新內閣」、「溺水大學倒閉潮」、「行人醫療代步車」、「農民退休儲金戶」、「自由寶島難民法」、「臨停不限三分鐘」、「女性同婚占七成」、「兼任教師薪水酸」以及「酷碰改成振興券」等,至於,這21則的時事新聞箴言化,背後所實有的人文意涵,是有它自為反思的論述空間。

基本上,本周七字箴言看時事的綜融圖像,包括延續性的發燒議題之「齋戒開齋自由坐」(北車大廳的席地而坐)、涉及到修法的民生議題之「臨停不限於三分鐘」(方便接送小孩的黃線臨停)以及歷史上的這一天之「女性同婚占七成」(專婚專法已屆滿一年)等,但是,主要的聚焦點還是在於蔡總統第二任的就職演說內容以及肺炎疫情的延伸性課題,對此,就1948年以來15任總統的這一次就職演說,相關的宣示及其所衍生出來的是包括「公民投票十八歲」(將選舉的公民權下降至18歲)、「國民法官推司改」(推動參審制度)、「口徑不一社安網」(總統提及到人身安全,但卻是與行政院政務委員有其不同調的社會安全網見解)以及「性別失衡新內閣」(極低比例的女性一級首長)等時事議題。

無疑地,動見觀瞻如國家元首,從順利連任到正式步入後蔡英文時代的『跛腳總統』,這也點明出來蔡總統個人更是要為戰戰兢兢,以書寫屬於本人的歷史功過,只不過,春秋之筆自然也是不會放過或直接跳過諸如勞保基金的退休保障、健保安全準備金之類的國家財政危機,更遑論於如何應答於蔡總統第一任之初所高舉長期照顧和年金改革等等攸關到高齡少子女化的變遷課題。准此,在這裡的考察真義斷然就不在於成王敗寇的道德性指稱,而是『有權-任性-謀思』的認知基模抑或是心靈結構,如何有它配套性的自為檢視與反思;連帶地,突顯將選舉權的公民年紀予以下修以及推動公民參審的另類司法改革,掌舵者如國家元首和國家機器,又要如何去面對從還權、增權、充權、少權、減權抑或是平權,所需要的公民教育涵養和公民德行素養,相反地,反而特意去加速從血緣人種的族群關係,以進一步惡化到包括性別、職種、地域、財富、政黨等等的族群緊張、對峙和撕裂。

以此觀之,諸如「溺水大學倒閉潮」、「農民退休儲金戶」或「中低收入納國保」等乍看之下係屬於單一的個別事件,背後所潛藏的會是某種盤根糾結之階層化或社會不均的發展性危機,這其中自然是要擴及到從近老、已老到社會新鮮人的世代會計,乃至於從軍、公、教、勞、農到其他非典工作的職業人口,及其所相應之勞動期間的所得維持及其退休之後的所得替代,如此一來,在這裡的發展警訊點明出來的將是諸如健康維護、退休年金以及長期照顧等等的國家安全難題,才正要開始呢?

最後,包括「酒店解封實名制」、「調解會議外送餐」、「紙本數位電子書」、「十九號家暴口罩」、「業配大會報疫情」以及「酷碰改成振興券」等攸關到『COVID-19』的肺炎疫情症候群,已經是鋪天蓋地並且席捲於百工百業和四處十方,就此而言,如何避免淪為某種比價遊戲的撒錢競賽,那麼,中介團體以及公民社會更是要有超脫政黨立場和意識形態的諍言建議,特別是去思索公民社會和民主政治的『公民政治』,如何可能且可行於當代的台灣社會。

總之,21則的時事新聞箴言化,背後所實有的是從島內到國內、從疫情到後疫情、從政治到經濟或其它、從台海到三地、從法令到典章、從鄰國到己身、從黑天鵝到灰犀牛、從人治到法治、從危機到困頓以及從殘念到新願等生活序曲,對此,多些達觀來看待從「COVID-19」到「後COVID-19」的生活樣態和世間百態,至於,糾結於人、制度、環境所顯現出來的這些社會事實(social fact),更是說明: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它隨時在做改變。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