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報載台北市政府為了滿足多元性別民眾的如廁需求,而率先將戶政事務所的廁所改建成為男女可以共用的「性別友善廁所」,以成為跨性別通用公廁的首例,對此,關於推動男女通用之「性別友善廁所」的延伸性思考,宜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

基本上,從親子兼顧的「無障礙廁間」以演進到規劃男女通用的「性別友善廁所」,此一變革措施,相當程度上,表舉出來的乃是作為一個文明化社會所應該要兼備 的進步指標,只是,從親子到男女、從無障礙到友善以及從共用到通用,這一路下來的轉變,其所指涉的就不單單只是限縮在如廁空間裡的硬體設施或環境設備,而 是要如何針從對象之間到議題之間,以進一步深究各自所糾結的生態環境、問題需求、資源整合及其處遇對策,畢竟,推展親子兼顧的「無障礙廁間」,關乎的重點 不在於如廁設施本身的無障礙,而是親子共用而來之人身看顧的安全性問題,因此,將身障人士所特屬專用的「無障礙廁所」以擴及到親子共通使用的「無障礙廁 間」,攸關到簡易性、可及性、可近性以及便利性,自然是偏屬較高而且接受程度也較大。

以此觀之,要如何從如廁的單一項目以進一步延伸到諸如停車、就醫、旅遊等等其它的人身需求?要如何從出生之後的親子互動以向前遞延到受孕與懷胎的優生保健 抑或是隔代照顧的服務使用者?准此,在這裡的論述真義會是藉此從「無障礙廁所」以過渡到「無障礙廁間」的轉換過程當中,以深究從親代到子代以及含蓋不同項 目的基本生活需求,是否已然營造出一個友善可親的成長環境?連帶地,對於跨性別通用公廁的推動工程,亦不能忽略背後所潛藏人文觀念的社會性教育,這是因 為:親子兼顧的「無障礙廁間」意指的是集體主義的家人,本身具有親和與親近的使用優勢,至於,男女通用的「性別友善廁所」則是關涉到個體主義之一般外人甚 或是陌生人的通用尷尬性,更何況所糾結諸如性別體制、性別盲、性別障礙、性別刻板印象、性別失衡以及性別壓迫的結構性限制,點明出來「性別友善廁所」的推 動初期,宜是要有包括文字、圖象、標示、解說、宣導等等的具體策進作為。

總之,「性別友善廁所」的推動工作,這又何嘗不是可以用來檢視當前台灣一地性別主流化的變革工程,是否含攝規範層面與工具層面以及戰略範疇與戰術範疇的進 路思考,畢竟,從低層次到較高層次、從生理層次到社會性或自我歸屬層次、從物質層次到精神層次以及從個體層次到集體層次,即使是將如廁需求有所切割或加以 隔離,但是,如廁之餘而來的更多延伸性需求,又要如何被滿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