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因為肺炎疫情而讓川流不息的台北車站暫時被控管,連帶地,也讓過往在大廳裡席地而坐的場景一時之間煙消雲散,對此,台鐵當局借力使力祭出將不予以開放在大廳席地而坐的禁令,如此一來,也引來社會大眾輿論的撻伐,雖然,主管機關的交通部首長順其民意的風向球而有不同的裁決,但是,事已至此,來自於北車嚴禁席地而坐以反思台灣大眾空間的友善、人文和公共性,這才是該項議題現象的針砭所在。

基本上,之所以會讓台北車站大廳的席地而坐,蛻變並成為一種隱含集體意義的整體社會事實,不外乎是台北車站本身所兼具交通匯集的客觀優勢,再加上寬闊無比的大廳空間,這使得從跨國移工到一般民眾的席地而坐,無非也是一項窮則變的因應措施,畢竟,隨著時空條件的改變,大排長龍的擁擠情形,當只能在年節之際的通過性儀式勉強出現,因此,空蕩的北車大廳之於可及、可近和方便的諸多利基,這也使得北車大廳的『席地而坐』,自然是一個取其輕且得其利的次佳選擇(secondary choice)。准此,在這裡的論述真義乃是指陳出來台鐵當局抑或是北車主管,未能因應時局的改變而讓大廳空間有其所應該要有的空間規劃調整,相反地,逕自漠視民瘼而來的制度性障礙設限,也讓潛伏許久之累積性剝奪、滾動性影響及其社會性排除的我族中心主義,顯露出來且毫無自覺。

事實上,關涉到北車大廳禁止席地而坐的結構性意義,實乃是深邃且多重的,這其中糾結的更是包括北車大廳、人文環境、空間設計、動線規劃、有礙觀瞻、文化歧視、社會包容、公民德行、難以觸及、弱勢族群、社會參與以及健康促進等概念內涵,誠然,公共空間的規劃設計,自當是有它實用性質的基本考量,但是,不變的準則還是要回歸到以人為本的精神理念,就此而言,何以讓『席地而坐』已經成為一項大家都這麼做的「民俗」或是最好不要這麼做但也是無妨之「民德」的慣性舉措,換言之,欠缺換位思考的貼心設計,而讓從席地而坐到矗立腳站等等無處可以休憩的景象,處處顯現於諸如車站、書局在內的公共空間,此一不友善的生活環境及其欠缺同理心的人文關懷,乃是當代台灣社會不文明的真實寫照。

連帶地,席地而坐的大剌剌舉措,除了有其公共秩序維護的管理需求外,潛藏於主流社會之常態性裁判的認知基模,是否也包括對於這一群移工之於不同種族的道德觀感,如此一來,關乎到席地而坐於北車大廳的解決對策,就不在於訴諸於空間設計、動線規劃、加設座椅等技術變革,相反地,是否還隱含著有礙觀瞻、文化歧視或是社會排除的潛意識結構,擴而及之的更是從主流到非主流、從我群到他群以及從內團體到外團體等等疆域界線所構築的社會性距離。冀此,面對移工族群此一早已出現在您、我生活世界當中的不爭事實,那麼,北車站及其車站大廳所展現出來的就不僅止於席地而坐的突兀景象,而是某種「他鄉遇故知」的互動聯繫和情感依歸,誠然,藉由當下此時此刻的相濡以沫,以表述一段集體移工們所共同擁有的歷史印記。

總之,席地而坐與否,這一點是可以被議論與變革的,但是,如何從對於移工的跨文化交流到對於邊緣人的社會性包容,那麼,在這裡需要被傳達的將會是一種回歸到人本思維之「尊重-多元-包容-差異」的文明化進程,又如何得以可欲、可能和可行?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