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根據主計總處所公布最新的性別統計資料顯示:去年(2012年)因為料理家務而未就業者的男性人數,首度衝上3萬人的大關,已經是創下歷年來的新高,對 此,諸如景氣、教育、薪資和育嬰假都有可能是促成此這一波「家庭主夫潮」的主因,換言之,男、女兩性的職涯變遷已經是出現微妙的變化,而有它延伸性探討的 必要。

誠然,家庭主夫人數的漸增,其所對應出來的又何嘗不是婦女勞動率的相對提高,更確切地說,二份薪水的雙薪家庭,已然成為家計之所得維持和經濟安全的重要來 源,因此,當不同構造因素所招致產生之家庭主夫潮的議題現象時,那麼,綜融性質的觀照考察還是有它的必要性,這是因為:回應於二元勞動市場(dual- labour market)的就業型態,那麼,除了若干競爭能力較強的專技人員外,景氣環境所造成的結構性失業,多少是會危機到家庭生計的穩定運作,而即使是教育程度 或薪資待遇已逐漸拉近男、女兩性的所得差異,但是,需要二份薪水或額外兼職以追求較為優渥的家庭生活水準,這還是一項不真的現實壓力。

准此,在這裡的思索真義乃是需要針對家庭主夫之於一種職種的意願問題、能力問題與結構性限制問題,以規劃分屬不同性質、內含的家庭福利方案,畢竟,倘若是有投入守護與照顧家庭意願的男性或父親,多少有它未 雨綢謬的因應之道;至於,不論是公開或隱性的失業者,這些身為家庭主夫的男性,究竟是屬於過渡期間的權宜措施還是一直都是處於待業性質的被迫作為,因此, 連帶而來的是要如何思索此一從就業、失業到待業的連續性關係,以深究因應而來的家庭動態歷程,而這多少說明了有其必要針對家庭主夫從暫時沒有固定收入之「經 濟型」、漸次習於照顧者角色之「社會型」到工作覓職困難之「復健型」的轉變過程,以規劃對應性的家庭服務體系;最後,當結構性限制問題所不斷增生的家庭主 夫人數抑或是讓家庭主夫潮蛻變成為某種集體意義的社會事實(social fact)時,那麼,華人社會文化主義裡所糾葛的性別體制、性別壓迫與性別霸凌及其所形塑出來的性別階層化,也不會因為家庭主夫的身份轉換,而讓家戶之內 的家庭分工和兩性平權,有它馬上具實改善的進步空間。

總之,對於家庭主夫數量竄升的性別統計,除卻是一種社會變遷趨勢的象徵意義外,就其實質內涵的論述解讀,宜要深思的是關乎到從男、女兩性的職涯變遷到夫、 婦兩造的家庭變遷,不太可能會是一次到位以成就所謂性別主流化的平權世界,這是因為:從家庭主夫一詞所幻化出來的是諸如從從生理性別、心理性別到社會與文 化性別的做性別(doing gender);從同工同酬、同值同酬到可以比較價值(comparable worth)或玻璃天花板效應(glass ceiling effect)的性別勞動不平等,而這些錯綜複雜因素所交錯出來的還是一隻無形之手,用以左右或牽絆男或女以及夫或婦彼此之間的性別角色扮演,以此觀之, 不斷湧現的家庭主夫潮,是否亦傳達出來『哥哥爸爸或許不再偉大?但是,姐姐妹妹卻是必須要勇敢站出來!』的迷思與弔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