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為了配合從今天(2020.02.09)起開放國人將口罩寄給海外二等親人的另類防疫措施,國內的中華郵政建置好所謂「口罩輸出許可證」的連線系統,可以預期的是此一寄件問題紓困的當下,相與衍生的衝擊影響,直指該項的策進作為是有其制度設計及其運作失靈之處的綜融討論。

基本上,從事前的風聲聽聞到一周之後的正式上路,這當中除卻工具範疇的線上系統規劃外,有無回歸到以庶民為其本位的表達性需求,而此一欠缺有效的溝通促進機制,多少是有為德不卒之憾,乃甚至於到最後會演變成為民眾與現場同仁之於情緒對立的社會性怨懟,就此而言,任何的政策定調和決策思維,決戰千里之外的運籌帷幄,理當不應該過於將複雜問題單一扼要化,也就是說,對於將口罩寄送到海外一事的認知解讀,不能只是侷限在工具理性的技術範疇,而是要從寄件者的心理叢集和認知基模角度出發,藉此預想整個運作流程可能失控的因應措施,以此觀之,該項將防疫口罩寄給海外親人的開放措施,是要有以下的基本提問,像是;何以要限縮在二親等的家人關係,特別是如何確切保障那些未有符合二親等資格家屬之海外的台灣公民權益?何以規定二個月內只能寄送30片口罩,特別是現行以50片數量為其基本包裝的可能拆裝困擾?為何係以一名申請人只能申請一名海外親人為其收件人?連帶地,倘若是以數量和實名制其為把關的機制設計,即使標舉此為不用出口報關的簡化程序,但是,整個運作流程的思維邏輯還是突顯出口人作為寄件人及其收件人係為進口人的對應關係?最後,單純的口罩寄送事宜,又何以被提升為某種進出口貿易的買賣關係?准此,倘若要彰顯的是親等關係的消極條件,那麼,理當是由內政部為其目的事業的主管機關,而非是強調將口罩的寄送視為是某種國際貿易事務的荒謬思維。

事實上,制度上路的當天開始,便是要面臨到大批湧入的申請人潮,因此,將申請許可證及其開放寄件日期擺放在同一天,此一思維模式的本身便有商榷之處,比如:口罩輸出許可證申請書的表單為何不能提前開放下載,藉此加速或免除可能的時間耽擱?訴諸於線上、傳真以及親辦等不同的申請管道,有無具實考量到申請人之於資訊不對稱、不充分、不透明、不正確以及不完整的結構性限制?更遑論於官方申請表單上面把關不足的錯誤英文單字或不必要的格式重疊?准此,扣緊「上網申請許可證-登錄寄件人相關資料-輸入驗證號碼-填寫申請書相關資料-身分檢核-拿到口罩輸出許可證-到郵局或快遞公司寄件-輸入輸出許可證號碼-許可證標籤以黏貼在包裹上」等繁瑣的運作流程,諸多不甚方便的擾民措施,相與對應的需求評估機制,會是一項理性以對的行政變革課題。

最後,全部擠在於同一天、同一時段之同一作業的默契行徑,更會造成寄件人諸多恐慌的社會認知,而此一網路世界的搶取現象及其不安焦慮,更勝於賣場店家的物品搶購,如此一來,就不能冀望於道德勸說或技術變革,而是如何換位思考於所應該要有的多重應變機制;連帶地,順此從許可證號的順利申請與否到國際包裹的被退件與否、緊急狀況附加費的高昂攀升與否以及能否成功寄送交付給海外親人手中的諸多干擾變數,那麼,在此一節骨眼裡還是顯現出來『慢郎中與急驚風』的倆相對照,各種荒謬與錯愕的社會觀感,將會被積蘊成為某種對於執政不信任的發展危機。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