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惠美
(中國文化大學學士後社工師學分班學生)

 

因新冠狀病毒延燒到目前幾乎是全球全部淪陷,只不過,隨著時間的飛逝,每次觀看新聞,我們卻只能看到確診人數的不斷攀升,又是那個國家淪陷,特別是各國確診人數與死亡人數的相互比較,這當中人性的善惡行為,特別是對於疫情的恐荒與盲然,更是如此地顯露無遺。

往回追溯2020.01.03李文亮醫師在微博發佈SARS等傳染病信息而被武漢公安局訓誡,甚至叫他寫悔過書,直到整個疫情爆發之後,李醫生也因為染疫而病亡,這時候人們才讚頌李醫生乃為第一個「吹哨人」,03.19中國的國家監委終於還他清白與公道,相較於李醫生付出的代價是他的生命,全球的人類也因為刻意的隱匿,而需要付出更多的慘痛代價。

現代人最不陌生的就是洗手這件事,演變至今,洗手的口訣也有所更新,從『手心、手背、手挽、手指、手縫』,演進到現在的『內、外、夾、弓、大、立、挽』;衛教也好,感控也好,到每次有疫情的發生,我們總會一直聽到的叮嚀就是洗手、洗手、勤洗手!現在至今則是,洗手加口罩成為了防疫的必需品,可是,卻很少注意到誰是第一個提倡「洗手的重要性」,由古至今,每個人都會洗手,但是,究竟是什麼時候洗,為何要洗,甚至洗或不洗,大多數人應該是很少去留意。
1847年匈牙利婦產科醫師Ignaz Semmelweis發現許多孕婦因感染「產褥熱」死亡,他發現因接生人員的手或器械受到了污染,接著傳染給產婦引起敗血症,之後他便倡導接生人員先用漂白粉溶液洗手,沒想到「產褥熱」的病死率因而大幅下降,Ignaz Semmelweis醫師便被稱為「母親們的救醒」、「感染控制之父」,可惜的是,當時的環境背景沒有人有洗手消毒的正確觀念,Ignaz Semmelweis受到許多醫生的抨擊,甚至被打壓而崩潰並 被送進精神病院,也因為試圖逃跑被警衛毒打,兩週後傷口感染死亡,享年47歲。

之所以 會把李文亮醫師與Ignaz Semmelweis醫師聯想在一起,是因為他們有些共同點,都是第一個「吹哨人」,並且都是受到不友善的對待,也都是年紀輕輕的之際,因為不被理解而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李醫生34歲和Ignaz Semmelweis 醫師47歲壽都也是在風華之際離世;至於,兩者不同的是,李醫師因為時代科技的進步,很快就發現他是對的,也還他一個公道,以讓人們緬懷和致謝,Ignaz Semmelweis死後,洗手這項觀念才被「疾病細菌學」認同並證實,這時間又過了幾百年的時光,因為有他的發現,而得以造福全世界所有的人,我們是如此的幸褔與幸運,感謝那麼多人的發現,也希望這回的新冠狀病毒跟過去的前例一樣,能夠趕快結束。

總之,不管是囤貨、口罩慌、趴趴走的、樂觀、悲觀,希望所有的人能夠認知「自主管理」的重要性,人人小心防範並且備配措施完全、減少傳染與感染機會,大家共體時艱,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