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時至2020.03.23的今日為止,新冠狀病毒所造成的戕害,已經成為一項名實相符的全球化共同趨勢,只是,環視不同發展階段的演變歷程,那麼,這一場新冠狀病毒的抗疫作戰背後所糾結的諸多結構性意涵,著實有它深究之處。

基本上,因為有限的抗疫經驗,也讓幾近乎是人類浩劫的這一場病毒疫情,造成難以收拾的國破人亡處境,如此一來,扣緊疫情演變歷程的發展脈絡考察,便有它顧後與瞻前的多重論述意義,特別是回應於「人-事-時-地-物」的關懷旨趣,這是因為:

首先,追溯於近二個月之前的事發之際,雖然是迅速成立中央層級的防疫中心,藉此讓各項的權變措施得以提前部署,但是,欠缺縝密、周詳與完備的防疫戰略定調,轉而是側重在抗疫措施的工具範疇,以至於,一個多月過後疫情缺口的失控情形,自然這也是一項預料之中的發展性後果,就此而言,撇開專業把關不足的行政究責,如何記取教訓並且重新佈建與部署,就有它通盤檢討的必要,畢竟,事發的當下,未能掌握「分類-分級」、「時-程」以及「分階-分段」的處遇原則,導致關注的乃是國內確診人數進而忽略了國門敞開的檢疫漏洞、突顯的是對於一般人的過度防疫而輕忽居家隔離檢疫者的全控機制;以及強調的是社會效用且齊頭平等的口罩實名購買以至於忘卻對於高危或特定人口族群的積極性差別待遇,如此一來,映照於從防疫到檢疫從零疫到減疫的失誤戰術策略,那麼,當下疫情失控的迷亂現象,似乎也直指著從疫情控制之『對的事』、防疫措施之『對的手段』、抗疫作戰之『對的人』到瘟疫臨判之『對的決策時機點』,這當中環環緊扣的某一個環結,不是失靈便是有所脫落。

就此而言,將防疫中心的層級提升到最高行政首長位階的一級部署,那麼,原本是部會首長位階的二級層級指揮官,自當是要有人選必要替換的階段性任務考量,藉此才能讓各項防疫對策的因應措施,得以拉高到含蓋衛福、內政、經濟、勞動、交通、教育、司法、文化、外交以迄於兩岸的國家安全關照視野,更遑論對應於不同加惡的演變階段,更是不能陷入同溫層的團體盲思(Groupthink)。准此,當疫情蔓延且擴散並成為一項人身安危的風險事故,那麼,國家機器的科層組織與官僚體系,如何有所調整藉此能夠有效權變於從先發到中繼、救援以至於終結等等不同階段的投手人選和防守陣容。

至於,這一場撲朔迷亂且詭譎多變的新冠狀病毒疫情,多少也顯現出來若干值得深究的社會性謬誤,比如說:為了己身安全的自我保護之故,過往進出醫院的看診人數和聯結居家照顧的服務次數,明顯是出現減少的降幅趨勢,換言之,除非是萬不得已,否則,能免則免就不去就醫或尋求服務,就此而言,如何因勢利導以進行全包括民健保、居家照顧在內的變革措施,自當是要有同時兼顧人性誘因和制度設計的策進作為;連帶地,本土島內所蠢蠢欲動之確診人數的客觀風險或動態風險,相較於那時候歐美地區僅有零星確診個案的主觀風險與靜態風險,所謂逕自出國旅行的避險行為,這未嘗不是一項偏重於個體安全的理性選擇,如此一來,在這裡的針砭之處除了用以檢視有無嚴守正當程序規定之外,一種從自主權利到自主能力與自主責任的公民德行,能否內化以成為認知基模或心靈結構的一部分,這會是該項議題的爭議或真義所在,而這一部分的延伸性思考,更是要進一步地擴及到即將要到來的春假連續假期及其學生族群自為健康管理和有效阻絕於近距離人群接觸的基本提問。

總之,雖然面對的是尚未停損止惡的疫情發展,但是,從『前-新冠狀』到『後-新冠狀』的鑲箝關係,就不單單只是侷限在確診或死亡的量化人數,而是根植於您、我慣性的認知基模抑或是羸弱的心靈結構,能否有所調整修正,以此觀之,這一場新冠狀病毒的抗疫作戰及其所糾葛之團體盲思與社會謬誤的結構性意涵,是有它嚴肅看待的必要。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