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鳳
(中國文化大學學士後社會工作師學分班學生)

 

自從中國開放經濟改革之後,許多國內企業家轉往該地投資發展,政府為了分散國內企業家的投資風險,於1994年開始推行南向政策。政府希望藉此能夠鼓勵與協助企業家們,將他們的投資重心轉往東南亞各國,而此一南向政策不但是開啟國人對東南亞地區的認識,同時也間接的造成跨國婚姻在台灣形成一股潮流。之所以形成這股潮流,乃是因個人條件而無法在台灣嫁娶之男女,在南向政策間接的鼓勵之下,紛紛前往越南、印尼、菲律賓和柬埔寨等國尋覓配偶。

上述的跨國婚姻,侷限於華人傳宗接代的守舊觀念,讓隻身來台的婚姻移民,在尚未適應全新的語言、文字、家庭、生活、社會和文化的情況下,馬上成為新台灣之子媽媽,這對她們會造成各種的衝突與挫折,畢竟,她們從熟悉的生長國度來到一個陌生無助的國家,生活在狹隘拘束的環境裡,面對著生育教養子女的重責、家庭成員觀念的落差、學習自我成長的壓力、取得永久居留的認同、在地文化適應的融合等各種挑戰;誠然,最初,雙方在不對等的情境下締結良緣,彼此對情感的黏著度、信任度是需要長時間的磨合與培養;連帶地,從家庭系統理論的觀點來看,家庭會因新成員的加入,而產生微妙的變化,如此一來,倘若婚姻兩造的一方,自我分化的程度較低時,將會影響到個人在理智與情感上的反應能力,甚至會投射到下一代子女,近而發生多世代傳遞的嚴重問題。冀此,要如何消弭代際的傳遞困境,可從原生國文化到融入接待社會的相關適應議題,加以逐一克服,進而提高自我分化與家庭互動關係。

實際上,從跨國婚姻到多元文化家庭的形成,在不同世代間可能會面臨到各種生活適應議題的挑戰與需要克服的困難。這些問題包含:(1)語言適應方面,因語言文化的隔閡,在聽說讀寫不易的情況下,容易造成彼此溝通不良、表述不清、辭不達意等問題,連帶而來的是無法正確教導兒童,致使子女教養產生問題,繼而不利於小孩的學習發展;(2)家庭適應方面,結合不同生活背景的個體,本身對於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有其自我價值觀與看法,同時又受限於原生家庭的牽引,間接影響到夫妻、婆媳、母子的親代和諧關係;(3)社會適應方面,從家庭延伸至社會參與、從依賴人口到自主自立,其須先開拓自己的視野,透過職業訓練學得一技之長,強化自我的謀生能力,並降低對他人的依賴度,以激發自我信心度和認同感;(4)文化適應方面,對照不同國籍的歷史背景所形成的文化,當遇到衝擊時,該如何相互尊重瞭解差異性及摒除偏見、歧視和刻板印象,並以多元文化的觀點來接納異文化,使其能夠成為與在地文化融合的調適者。

綜觀上述議題,背後所潛藏的可能影響乃是每對跨國婚姻的夫妻及其多元文化家庭的親代關係,因此,當家庭存有多元文化時,在代際之間,又該如何尊重彼此各自文化的價值理念、適應個別差異的生活習俗及培育多元文化的教育環境,這也是多元文化家庭需要共同面對的重要議題;反觀,果若家庭成員能相互理解、相互適應,將多元文化轉為國際化,營造多國語言的學習環境,順勢藉此一優勢,讓子女能夠更深一層的認識自己母國文化的優美之處,從中接納不同文化價值與生活內涵,將多元文化發揮極緻,使得彼此能將所習得的成長經驗,透過分享而逐步成為知識的實踐者。

參考資料
王順民(2014)。關於從跨國婚姻、多元文化家庭到社會性包容的延伸性討論。
張德永(2005)。外籍配偶師資培育講義(上冊)。頁227-238。
莊孟蓉(2010)。近三十年台灣跨國婚姻的演變及影響。
黃東煬(2008)。「我國南向政策成效的回顧與展望」。展望與探索。第6卷第12期。頁4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