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衰微,不代表讀者不喜歡閱讀「故事」。出版人觀察,台灣書市近年出現新的類型—職人書,以第一人稱描述各行各業的職場故事。而台灣面臨少子化,家長對下一代反而投入更多關愛,童書行情看俏。

誠品書店與清大學習科學與科技研究所教授陳素燕合作,分析逾兩百萬會員閱讀行為,預測二○二五年的閱讀趨勢。誠品書店資深協理潘晃宇指出,因網路資訊豐富,「旅遊」和「醫學」資訊類書籍需求下降明顯;但童書不受少子化影響,將持續受到青睞。

這項調查預測,到了二○二五年,卅六歲到五十歲適齡建立家庭的中壯年族群,因家中孩童數量漸少,將更關心下一代的教養、願意投注資源於童書;台灣人口數逐漸減少,反而刺激童書的成長。

此外,描述各類職場經驗的「職人書」,近年成為台灣本土書籍的新類型。如描述工人經驗的「做工的人」,描述葬儀社遺體修復工作的「你好,我是接體員」,都在書市開出紅盤。這些職人書皆由職人「我手寫我口」,第一人稱引發共鳴。

「職人書」在國外擁有一定市場,但多由專業作家或記者採訪職人寫成。寶瓶文化總編輯朱亞君指出,台灣市場小,出版社缺乏資源邀作家田野調查完成職人書,讓這塊領域仍是一片藍海。

近年銷售理想的職人書,多是出版社編輯先透過PTT、部落格挖掘擁有特殊工作經歷的職人,再將他們的文章「打磨」成具閱讀價值的書籍。

朱亞君觀察,這些在網路上寫作的職人往往有故事、有觀點、還有人文關懷。他們自身精彩的工作經歷就是一本動人的自傳體小說,為台灣書市帶來新的可能與希望。(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19.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