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誼銘
(中國文化大學學士後社工師學分班學生)

 

報載,儘管5年來報名指考人數少兩成1,但是,非應屆的重考生卻是逆勢成長兩成7,即使是已考上陽明醫學、台大牙醫、台大電機等2、3類組的頂尖校系,仍有人堅持重考,這一切只是為了錄取含金量高的台大醫學系,當父母的學弟妹,針對上述的學位迷思而來的學歷通膨化及其所造成的學歷貶值,是必要扣緊學歷對於職場的嫁接性,以進行通盤檢討。

事實上,根據大考中心統計,103年指考約6.2萬人報名,其中非應屆生近8,500人,只占1成37;108年的指考報名,雖然是減為約4.9萬人,不過,非應屆生卻是破萬人,占了近2成2,誠然,在學位至上的臺灣社會中,學歷通常被認為是一張通行證,只要是含金量越高的學位,就如同一張特快車的門票,期待能夠上車前往下一站幸福邁進,藉此能夠放下人生的重擔,過著安穩不求變的生活,以此觀之,推敲重考生為何要不惜花下大量的時間成本,也願意在書本中繼續找尋那張傳說中的「特快車門票」,遠地不說,以目的性來看,重考生不外乎是因為考試失常、未來的經濟成就、名校的薦舉流動光環,甚或是就讀明星高中所帶來的自身壓力,才會決定走上一條與莘莘學子截然不同的道路,這其中也因為補習費用多由家庭支應,在身上背負相對的失敗標籤,對此,必須思考的乃是,高端教育(大專院校、研究所)的目的是什麼?明星學歷真的能夠讓未來的人生經歷無往不利?

誠然,亮麗的明星學歷,確實能夠為自己種下好人脈的社會資本,以便做更多的資源連結,從而能夠讓自己前往夢想中的人生藍圖,但是,以現今的教育制度來做檢視,一般的高端教育多以理論來做引導,還是要以學生實際地進行場域觀察或是自主學習來做更多的了解,如此一來,才能有效降低與職場的落差性,進而讓勞資雙方重視自己的專業,終而能夠久任,以完成成功的職場嫁接,然而,標榜實用以及場域的技職體系,也因著高端教育的學制的影響,逐漸轉型為科技大學,是虛增學位的光環,卻未必能夠更為深植技職層面的專業內涵。以此觀之,確實該將問題的癥結點從明星學位的光環轉移到系所學習上的實用性,從「選校不選系」的光環迷思,回歸到職場上實用技能的培養,再到成功的職場嫁接,最後是跳脫大學四年專業教育,進而達到終身的自主學習,如此一來,才能兼具有在這個社會競爭氛圍的適應力。

總之,學位不該是一種符合社會期待的標籤,在此針貶之處,就已不全然在於明星學歷的限制,而是高端教育應該要具備的核心價值,對此,除了專業知識的培養外,更為重要的會是蒐集新知並吸收新知的能力,培養自己表達以及獨立思辨的能力,從歷史的經驗來看,擁有高學歷而中年失業的大有人在,但是,懂得抓住時勢以發光發熱的人也不在少數,能夠在瞬息萬變的社會當中,培養與時俱進的專業,這已然是對自己最好的履歷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