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淑女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碩士)

 

報載依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於日昨所發布的〈2018年事業人力僱用狀況調查〉指出,隨著台灣社會高齡化、少子女化影響,受僱員工平均年齡已逐年上升,去年(2018年) 底已升至40.1歲的歷年最高,受僱人口當中45歲以上者更是直逼近三分之一,對此,對於職場走向高齡化趨勢所造成的衝擊影響,是有進一步論述的必要。

首先,內政部今年9月公布〈2018年簡易生命表〉指出,因為醫療水準提升、重視食品安全、生活品質提高及運動風氣盛行,國人平均壽命已達80.7歲,距離當前〈勞動基準法〉第54條規定之強制退休年齡為年滿65歲,這中間的15 年從「職涯」邁向「生涯」的旅程中,經濟安全是不可或缺的條件,再加上〈勞工保險條例〉明訂從2018年起,勞保老年給付法定請領年齡將從60歲往後調整,簡言之,1962年(含)以後出生、現在57歲以下的勞工,都要到65歲才能開始領勞保年金。

再則,依據衛生福利部所提出〈2017年老人生活狀況調查〉的報告指出,就經濟來源而言,55-64歲者有46.26%是來自於自己的工作或營業收入為最多;65歲以上者有24.34%是來自於子女或孫子女奉養者為最多,就就業狀況而言,55-64歲者有工作者佔49%︰65 歲以上有工作者佔13.38%;另外,就其工作原因而言,55-64歲者主要原因為經濟上需要者有80.33%;65歲以上者有55.02%工作主要原因也是經濟需要。就此而言,老人的生活狀況係以透過工作中的所得維持以避免工作貧窮,以及退休後的所得替代來避免年金貧窮等等的財務風險管理手段,從而規避經濟、社會、心理等等層面的發展危機。

承上所述,世界各國的高齡就業率也有越來越高的趨勢,像是南韓的31.3%、日本的24.3%、美國的18.9%,相較之下的台灣就還有努力的空間,雖然,行政院主計總處以勞保請領年齡呈現勞工退休年齡的調查結果顯示,近二年平均請領勞保年金年齡都約61.3歲,可見國人退休年齡的確是呈現延後的發展趨勢,但是,依據勞動部統計資料顯示2018年45-64歲中高齡勞動力參與率為 62.82%,其中以生產操作及勞力工占34.42%為最多,服務及銷售工作人員占 18.76%次之,就其工作屬性而言,若要工作到退休年齡65歲,勢必受生理老化體力衰退所困的結構性限制,對此,便需要雇主端提供諸如變形工時、職務再設計等工作模式的積極作為。

誠然,退休與否的影響因素有其結構性問題、意願問題與能力問題,而國家機器借助〈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以保障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再就業以遞補逐漸衰退的勞動人口,雖立意良善,但是,制度環境的變遷,從早期公務人員請領退休金及勞保老年給付年齡較早的早退,到高教擴張致使年輕學子晚進勞動市場的演進,致使整體勞動參與率仍屬偏低的現象,這又該如何留住與召回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回到勞動市場,藉以翻轉包括個人成長、學習與生命價值的認知基模,從而體認到高齡的再就業,實乃是一種終身學習、社會參與、延緩老化以及人生最後一哩的老力貢獻。

最後,扣緊從「就學」、「就業」到「就養」的生命歷程,讓豐富的人生經歷成為你完勝的最佳履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