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推動四大場所內用餐飲禁用一次性塑膠吸管政策將於7月1日正式上路,允許業者使用替代方式包括生物可分解塑膠吸管、如PLA材質吸管,以及改用就口杯蓋,但立委質疑,就口杯蓋塑膠用量比吸管還多,可能名義上減少一根吸管,塑膠用量卻沒減少,替代方案不成熟將無法達到真正減塑。

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昨(6)日邀請環保署就「限塑政策規劃及執行成果總檢討」進行專題報告。立委王育敏引用國外雜誌報導指出,禁用塑膠吸管選擇就口杯作蓋為替代,但就口杯蓋塑膠使用量平均比塑膠吸管多0.32公克至0.88公克,改用就口杯蓋可能讓塑膠用量「不減反增」。

環保署廢棄物管理處處長賴瑩瑩說明,以速食業者麥當勞為例,使用PE材質就口杯蓋會比原用吸管加杯蓋,塑膠減量3%至16%,塑膠用量確實會減少。

環保署署長張子敬指出,原本連鎖餐飲內用就是一根吸管加杯蓋,至於上薄膜插一根吸管外帶的手搖飲則不在這次管制範圍;禁止塑膠吸管是希望逐漸改變消費者使用習慣,未來包括使用PLA吸管作為替代方式及外帶,都將優先在一年內、明年7月以前評估納入管制範圍。

但王育敏仍提醒,包括使用就口杯蓋及PLA後端回收,環署應做通盤思考,才能真正減塑,否則名義上減少一根吸管,真正的塑膠量卻沒減少。

立委蔣萬安也質疑,塑膠吸管替代方案,包括PLA吸管國內沒有後端回收機制,用就口杯蓋塑膠用量可能更大等,政策推行沒有思考完整配套,可能造成更大汙染問題。

張子敬表示,PLA生物可分解塑膠吸管需取得標章認證才可使用,目前還沒有業者取得標章,僅有一家在申請,還不一定會使用,問題還沒產生,之後環署會與外帶使用問題一同在一年內檢討政策。(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19.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