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人生(The Third Act)

21世紀人類最偉大的一項成就是醫療科技的發達與公衛的普及讓人類壽命在過去100年間增加了30歲,有鑑於此,愛爾蘭都柏林的成人教育及發展專家愛德華‧凱利(Dr. Edward Kelly)博士透過工作坊、演講和論壇等不同的活動和對話方式推動所謂「第三人生」運動,他選擇用Act 這個字,是因為這是人生歷程的『第三幕』,以及act當做動詞時,有行動的意思,代表著這是一段不行動就不會有收穫的階段的雙關語的意涵。
對此,Dr. Kelly對於第三人生的詮釋便是:第一人生是成長學習時期,我們是依賴著父母以及外界提供所需的依賴者(dependent),吸取養分讓自己成長;第二人生是成家立業時期,也就是開始獨立(independent),開始自己去創造出很多的可能,同時成為主要供給者;到了第三人生,最重要的特徵是「共生」(inter-dependent),也就是說,到了退休後長達20至30年的第三人生,因為精神面邁向更高境界,如果又能事先提早準備好,將會更有能力回饋社會和周遭環境形成共生共好的關係,只不過,銜接期需要學習,提早開始準備,才能順利。
歐美的「第三人生」運動隨著戰後嬰兒潮的退休潮風起雲湧,美國現在約有近 7600 萬的戰後嬰兒潮(出生於 1946–1964 間者)人士正式步入老年,因此已經有組織,專門為「第三人生」作個人諮詢、講座、人際關係、婚姻輔導等內容課程規劃。反觀臺灣,據官方統計數字顯示,國人平均壽命為80.4歲,且有近300 萬超過 65 歲的長者中,有高達八成三是「健康」的,個人與國家機器又該如何面對「第三人生」的近老、初老、中老、老老等不同階段的人生下半場同時具有創新與活動力的規劃,生命軌跡才能邁向自我實現與功德圓滿的境界,這是值得個人省思與國家機器關切的。
資料來源︰天下雜誌(2019)第666期
延伸性概念︰戰後嬰兒潮、高齡少子女化、生命歷程
(本則小百科係由林淑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