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買房的苦全球第一!美國研究機構Demographia公佈一年一度國際買房負擔能力報告,香港買房負擔比例高達21倍,相當於21年不吃不喝才能買到房子,連續九年排名全球第一位,遠遠超過第二名的加拿大溫多華8年之多。

Demographia每年統計全球房價負擔能力情況,今年已是第15年,主要搜尋8個國家、共逾300個城市的房價中位數與家庭每年收入中位數,計算需要多少年時間全家總收入才買得起層樓。

結果顯示,去年第三季,也就是香港房價高位最顛峰的時候,香港房價中位數升至717萬港元(約台幣2800萬元),家庭每年收入中位數卻在34.3萬港元(約台幣135萬),即買房負擔比例高達20.9倍,較去年的19.4倍進一步攀升,而且還打破調查有紀錄以來的歷史新高。

對於香港買房負擔比例高達21倍,居全球之冠。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表示,一個很簡單的常識也知道,一個普通中等收入的人,要把近21年的總收入存下來,才能夠購入一個約600呎單位(約16坪),本身已是一件非常不合理及荒謬的事,因為人生有多少個20.9年,一般人22至23歲出來工作,人生有幾多個20.9年才儲這筆錢,想到這一點就知道很荒謬。

鍾劍華以美國等其他國家為例,雖然紐約的房價也很貴,但美國沒有硬的邊區,變成很多在紐約工作的人,確實可以選擇於紐澤西或較南邊的地方居住,透過公共交通解決住屋問題,不需要出入邊境。但香港在一國兩制下,受邊界所限。「20.9年就是一個好荒謬的比例,是否意味香港人就要逃離香港,然後給全國或全世界最有能力的人來佔據香港,香港就不用給香港人居住」,他認為這並不是一個最好選項,但香港房價已到嚴重脫離實際情況。

他認為香港房價將出現一個較明顯的調整,只是時間問題。在中美貿易糾紛下,近期房市已出現調整,但跌幅溫和,目前房價仍然是相當高。他認為近期房價微調不足以讓香港房價變成可負擔,滿足一般市民需要,房市前景仍充滿變數及相當凶險。

他表示,加息是因素,美國已加息好多次,如香港經濟仍然倚賴聯繫匯率,這種長期存在的息差,遲早都需要被市場保護,否則匯率就會跌。第二,香港房地產市場相當多外來資金因素造成,只要中美貿易戰持續下去,甚至香港社會經濟環境出現變動,香港房地產的投資價值就會變得很脆弱,房價便有可能出現大幅調整,這就是凶險所在。

長遠而言,若這問題出現較為不理想的發展,成為資金拋售港元資產的一種理由,房屋是不動產,不能帶走,若資金選擇流走,最後就會將這些不動產拋出來。過去數年高價入手的民眾,要有足夠抵禦能力去抵禦這個跌幅,否則面對負產資,最惡劣情況可能被銀行控制。

他又指,「20.9年」這個指標已完全脫離香港實際購買力,曾有人說,如房屋價錢超越中等收入八倍以上,就已經不合理,有人更低,只有5倍。現在買房負擔比例高近21倍,如出現一個較為大的經濟逆轉,負擔比率降至10倍先有支持,房價真的可能調整兩、三成,甚至四、五成的可能性都不排除。(時事新聞來源:蘋果日報,2019.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