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前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新聞快報傳來一生都奉獻給台灣醫界的美籍醫師羅慧夫,驚傳在美國仙逝,就其所享壽91歲的風華歲月,卻是有它用以關照近代台灣社會福利發展變遷的論述意義。

出生於1927年6月的羅慧夫,乃是一名外科醫師和傳教士,因緣聚足於1959年應馬偕醫院邀請前來台灣,曾任馬偕醫院院長及長庚醫院院長等職,任內也主導成立台灣第一個加護病房、唇顎裂暨顱顏中心、連生命線以及小兒麻痺重建中心等,殊異的成就也讓羅慧夫醫師在1999年榮獲中華民國所授予的紫色大綬景星勲章,同時享有俗世與主耶穌基督的雙重護佑,這使得羅慧夫醫師一生的殊勝榮耀自然是不在話下,只是,月旦風華的春秋人物,終究要有他回應於歷史脈絡的變遷意涵,比如說:從有待重整的馬偕醫院到開疆闢土的長庚醫院,流連於宗教與世俗之間的羅慧夫醫師,除了緊守醫務行政管理的經理人分際外,也隨其台灣快速的社會變遷及其所衍生出來的醫療或相關的人身需求,積極擘劃推動包括唇顎裂暨顱顏重建的各項創新作為,就其難以細數的超凡成就,主要還是緊扣『用愛彌補』的核心價值,如此一來,所謂的『羅慧夫成就』自當也是當代台灣諸多宗教福音及其相關福利作為的一個小縮影。

事實上,『羅慧夫成就』的背後所指涉出來乃是前仆後繼的這群宗教使命工作者,窮盡一生的歲月以光耀世俗的繁雜事務,這其中包括慈善、醫療、教育、文化等等的福音事工,就此而言,要如何讓法身慧命的大作為,能夠產生更多的加乘效果,那麼,檢視羅慧夫醫師一生的衲履足跡,足以作為典範借鏡,便是在於那一種從信仰出發的精進力量,得以走出一條殊異的得勝道路,無疑地,顯現於當代所過於強調或強化的工具理性,那麼,要如何找回那種無怨無悔的堅持守候能量,這已然是一項跨域工作的變革課題;連帶地,與其去冀求下一位聖者如「羅慧夫傳道」、「練馬可傳道」、「丁松筠神父」、「孫達神父」、「葉由根神父」、「雷震華神父」、「呂若瑟神父」的不勝枚舉,那麼,賡續接軌的世代薪傳,你、我的責任加給和角色扮演,更是一項變遷社會的公民德行。

總之,羅慧夫醫師的辭世,既是對於他本人的無限緬懷,也是對於從宗教福音、宗教福利到人群服務的一種檢視反思,誠然,宗教不能自外於社會的變遷,但是,如何找出一種感動自己、利他共好的奮進力量,那麼,上述的「羅慧夫們」已然以身作則提點我們下一站幸福的應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