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前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雖然是選舉的戰術運用,但是,關乎到又老又窮之於北漂族的延伸性思考,還是有它嚴肅思辨之處。

話說:南部高雄的直轄市長選舉,已經是進入白熱化的叢林肉搏戰,但是,從空戰而來之「又老又窮」及其「北漂族」的選舉話術,不僅依舊餘波盪漾甚或成為勝負關鍵的主軸所在,就此而言,跳脫成王敗寇的道德性指稱,那麼,關於「又老又窮」以及「北漂族」的綜融性考察,是有進行整體探究的必要,這是因為:首先,對於北漂一族概念內涵的認知解讀,實則有其必要還原回到台灣光復之後較長時空環境的發展脈絡,藉以爬梳這其中『變』與『不變』的演進法則,以此觀之,那麼,較為精準的用字遣詞理當是「外漂族」,而非狹隘的「北漂族」,畢竟,從居住的故鄉到繁華都會的就學或就業,又豈止是「北漂」,還有飄洋過海的「東遷」、「西進」或「南移」等等不同機運蛻變的理性選擇。准此,在這裡的論述針砭就不全然聚焦在北漂行徑的客觀現象,而是該項隱含集體意義的整體社會事實,究竟背後需要留意那些的變遷趨向;連帶地,擺盪在『推』、『拉』的趨避效應,那麼,何以從上一個世紀民國七〇年代開始的遷移舉措,不僅未能減緩改善,反而讓返鄉成為一條永無止盡的不歸之旅,更遑論於對於樂業、安居的人身寄盼。

冀此,「北漂族」和「又老又窮」實乃是一體之兩面,而兩者之間的選擇性親近是否惡質成為某種不可逆的因果法則,更是該項議題之考察所在;連帶而來的是對於「又老又窮」的困境指稱,就不在於經驗數據的確切驗證,特別是用以凸顯嘉義、雲林以及南投之老且窮的極限縣市,而是台灣一地階層化的『馬太效應』現象,已經是從農村之於都會,惡化成為都會之間的階層深化效應甚或是南台灣對映照於北台灣的絕對性剝奪。准此,標舉「北漂族」與「又老又窮」的輪廓圖貌,就其所糾結的乃是意願問題、競爭能力以及結構性限制的多方拉扯,至於,從外漂的『個人』到成家立業的『家屬』以迄於社會流動的『代間』,那麼,除非是大開大闔的翻轉力量,否則不同形式的外漂舉措,將只會更形加劇,而無助益於提供包括生活條件、生存環境或是生命機轉的多元選擇。總之,從過去的離鄉背井到當前的北漂遷居,所訴求的無非是用以尋找某種向上提升的蛻變力量,因此,國家機器與地方政府的無力作為當只會加速包括東、西、南、北等任何方向的漂移,從而找到可能的生機出口。

誠然,選舉是一時的,但是,選舉結果的策進作為卻是需要有戰略與戰術的並進考量,特別是要如何讓「北漂族」和「又老又窮」的公共議題,以落實成為公民社會對於勝出一方的必要性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