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前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最近所完成的家戶所得調查結果顯示,在所得位於後端百分之二十的家戶中,有超過五成是戶長年紀超過65歲的高齡家庭,而處於這個年齡組大多係為已退休、收入有限的人口族群,這使得相與對應的退休症候群議題現象,是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

基本上,隨著勞動型態的改變,絕大多數的工作人口係屬於薪資所得的上班族,如此一來,無論是法定年齡的即退、能退就退的早退抑或是延後退休的晚退,所謂的『退休』這已經不再只是經濟範疇的勞動力增減問題,而是指涉包括生理、心理、社會、經濟、文化、宗教或是其它面向的關懷旨趣,就此而言,上述的家戶所得調查結果,其所呈顯出來的社會性危機,也就不單單只是侷限在高齡人口族群的貧窮家庭,而是此一涵蓋生理、經濟、社會等等的弱勢處境的脆弱家庭,究竟會在什麼樣的氛圍條件下,讓貧窮因子進一步加惡以成為長者個人、高齡家庭或是下流老人的一項集體社會現象;連帶地,相與關聯的解套對策或配套措施,自然也不能只是限縮在家戶所得之狹隘層次,而是要有長者個體之於所得替代、經濟安全、社會參與、健康促進、自我實現、靈性追求的相關提問,至於,回應於高齡家庭所必須要被賦予的家庭支持或充權培力,這也直指出來隨其快速社會變遷所加諸於高齡家庭抑或是其它的家庭組成,要如何妥善規劃一套讓不同家庭類型得以穩健運作的照顧服務網絡和社會安全體系?

至於,扣緊退休症候群一事的延伸性思考,那麼,無論是早退、即退或是晚退的退休變革課題,實則隱含的是行、住、坐、臥之基本需求要如何有效滿足以及病、傷、疾、死之風險規避要如何集體保障的綜融思考,就此而言,像是「病、殘、孤、老、嫌、錢不夠花用」的真實景況,指陳出來現行包括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福利津貼與福利服務等等的策進作為,還是忽略了當前台灣一地已經步入高齡社會之際,所必須要加以正視的高齡社會安全體系,依舊停留在殘補性質的應急作為;連帶地,不同世代如何能夠持盈保泰的老化教育、高齡族群的年老教育以及跨代之間的社會共融教育,點明出來上述的家戶所得調查,其所發想出來的更會是一種跨域整合的照顧機制設計,要如何具實貼近於這一群存在性孤獨或孤獨性存在的老年退休族群?

總之,對於退休長者的人身看顧,將不僅止於經濟不安全而來的老年貧窮化議題,畢竟,從老本所衍生出來的更是老力、老身、老窩、老伴、老友、老趣和老去等等的糾結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