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總統的勞動政見承諾將訂定「最低工資法」,勞動部日前已邀集跨部會官員、學者、工商團體研商,由於現行基本工資是全國一體適用,但未來有機會採「多元最低工資」,針對未滿18歲勞工、身心障礙、實習生等特殊身份別另訂最低工資,排除適用。

根據各方初步看法,如果參考國家經濟發展狀況、躉售物價指數、消費者物價指數、國民所得與平均每人所得、各業勞動生產力及就業狀況、家庭收支調查統計等經社指數等,再加入「最低生活費」、「平均每人每月消費支出」,有學者粗估,我國《最低工資法》訂出的最低工資,應會超過3萬元。

整部草案中最有爭議部分,就是最低工資應該是要全國勞工一體適用「單一最低工資」,或依照不同身份、行業、地區的「多元最低工資」,甚至是採「單一最低工資」,或另訂排除對象,例如未滿18歲勞工、身心障礙、實習生等。但勞動部也特別強調,「並不會針對外籍勞工訂定排除最低工資適用」。

《最低工資法》五大架構雖已出爐,但各派專家學者都有主張,甚至行政院內部對應否訂定也仁智互見,擔心政府施政被訂定的最低工資綁死。有官員認為,台灣企業型態與其他國家不同,甚至是5人、10人以下占大多數,如果最低工資一口氣拉到近3萬元,恐怕有7成小商家的微型企業會撐不住。

另有閣員擔心,最低工資法對於青年低薪實質幫助到底有多少,會不會最低工資全面提高了「基線」,卻無法幫助到每月領「略高於最低工資」的國內青年,直接質疑《最低工資法》的必要性。

依照勞動部規劃,《最低工資法》五大架構,包括「先審議、後核定」的決策制度,委員會組成與議決方式、最低工資調整指標、適用或排除對象、罰則規定等,草案骨架雛型已誕生。勞動部表示,《最低工資法》仍在審慎研議中,按時程規劃,年底草案會送到行政院。

參酌多國最低工資制度,勞動部認為,各主要國家決定最低工資過程大概包括「審議」跟「核定」兩部分,而委員會組成與決議方式,也傾向延續現行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作為審議單位、行政院為核定單位。

審議最低工資調整指標部分,除了國家經濟發展狀況、躉售物價指數等七大經濟指標外,勞動部指出,各國參考指標除經濟表現外,還會考慮通貨膨脹率、消費者物價指數、資方支付工資能力、低薪勞工的生活成本需求等,但有立委認為,應納入最低生活費、平均每人每月消費支出等。(時事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2018.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