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童近視問題日益嚴重,衛福部國健署公布最新報告,小學2年級每10人就有4人近視,且低齡幼童早發性近視增加,幼兒園小班近視盛行率已達6.9%、大班學童達9%,才念幼兒園高度近視比率近1%。國健署推廣「視力存摺」概念,鼓勵課堂下課教室淨空,每周11小時戶外活動能有效控制近視度數達30%。

2017年國健署委託台大醫院以散瞳驗光方式執行「兒童青少年視力監測調查」,調查7348名3至18歲學童。比起2010年調查,各年齡近視比率增加,以小學2年級從28.3%升至38.7%最高;大於500度的高度近視比率幼兒園占近1%、國小占25.4%、國中已達62.8%、高中則高達94.4%,近視問題堪憂。

高雄長庚醫院眼科系主任吳佩昌表示,低齡兒童近視若演變為高度近視,將增加視網膜剝離風險,手術治療成功率低於成人提高失明風險。一旦有高度近視,白內障、青光眼、黃斑部病變等皆可能提早發生。

國健署長王英偉表示,隨幼童使用3C產品時間增加,年紀小一旦近視就會終身近視,平均每年近視度數會增加75至100度,近視防治需提早到幼兒階段,及早建立「視力存摺」概念,自小保護視力,以免視力存款愈來愈小,延緩低齡早發性近視。

吳佩昌說,根據國內校園近視病防治介入研究結果顯示,預防學童近視介入措施包括下課教室淨空戶外活動、加強戶外教學等,每周戶外活動累積達11小時,經實驗組與對照組1年後成果顯示,對於近視者的度數控制有著30%的效益,能有效預防近視。

國健署提醒學童「護眼123」,建議家長陪孩童每年定期檢查視力1至2次,做好視力存款;未滿2歲避免看螢幕、2歲以上每日使用3C產品勿超過1小時;每日戶外2至3小時,用眼30分鐘應休息10分鐘。(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18.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