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限村落(Marginal settlement)
極限村落之名來自於日本「限界集落」,限界即為極限之意,而集落就是村里或社區,「限界集落」一詞由日本社會學家大野晃教授在1991年所提出,最開始描述「限界集落」概念的地點是在高知縣的吾川郡池川町(現為碇川町)的奇柄集落,意指因為人口外流導致空洞化、高齡化,致使65歲以上人口占半數以上,其共同體的互助機能維持已達到極限狀態,無法繼續運作的村落,例如因為使用人口減少,導致大眾交通載具的公車客運路線被取消,連健康維護的醫院診所和訊息傳達的郵局都被迫遷移以及社區裡的清掃、管理、營運以及共同事務的討論、神社的祭典、傳統文化活動等等,甚至是私人的婚喪喜慶、老人照護送餐等等事務已無法透過社區鄰里居民的互助合作來完成。
實際上,在日本偏遠村落的人口老化問題,已經具有縝密的結構階層定義:55歲以下人口超過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村子,有後續繼承的人,維持著共同體的狀態,並且有下一個世代繼承著並且維持著共同體的機能稱為「存續集落」;55五歲以上人口占百分之五十以上,現在夠維持共同體的功能,但無法確定有沒有後繼者,是有機會成為限界集落的區域稱為「準限界集落」;65歲以上人口超過百分之五十以上,稱為「限界集落」,接下來,則步向「危機集落」,意指65歲以上的人口超過百分之七十以上,九戶以下,高齡化問題仍持續發展,共同體機能已達極限;「超限界集落」則無特別的定義,大約是五戶以下,問題已經超過危機集落,並且往廢村集落發展;「廢村集落」則是指僅剩一戶人口,集落的機能完全停止;最後,便是人口為0人的「消滅集落」,意即指集落已經消失的滅村。
台灣一地,高齡少子女化再加上偏鄉、農村人口外流問題,在一些地區如嘉義縣六腳鄉永賢村是全國最「老」的村落,從2008年到2017年底,10年來僅有14名新生兒,目前每一百人中,有35人是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已形成「房子還在,卻空無一人!」,這示警著台灣也已將出現「極限村落」。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延伸概念︰戰後嬰兒潮、高齡社會、超高齡社會
(本則小百科係由林淑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