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前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近來出現一樁南北串連的集體行動,那便是機車一族發起在十字路口進行所謂兩段式左轉待轉區的繞行舉措,如此一來,在引起交通打結與警察強制取締之餘,亦有其相與延伸的論述思辯,這是因為:

首先,機慢車待轉區的規畫設置,無非是在危險路口藉由兩段式左轉的行駛方式,藉以保障肉包鐵之於機車騎士一族的人身安全,只不過,逕行機車左轉的同時,卻也衍生出來在停等綠燈的待轉之際,來自於對向的前方車輛以及機車後方貨汽車的直接左右轉,直指的確也是某種可能被掃過、擦邊抑或是碰碰連環倒的人身安危,因此,才會有「逕自左轉」與「兩段待轉」的鐘擺效應,換言之,在這裡的論述真義點明出來解決某一問題的同時,經常忽略後續可能的衝擊影響,進而導致一來與一往的倆相拉扯,而無助益於問題的真正解套;連帶地,欠缺資料勘查的大數據分析,這使得機車逕自左轉的風險事故以及兩段式待轉的碰撞機率,這兩者之間的衝突風險要如何有其客觀、實證與整體的理性評估,藉此找出比例原則的衡平關係,而非只是淪落成為某種失之理性的從眾行為抑或僅剩下警員與民眾彼此對立的社會性積怨。

事實上,扣緊生態系統環境而來的綜融性考察,那麼,上述兩段式停等設計的待轉區措施以及讓機車族成為潛在的受害者,乃是某種結構性被害的一項共難結局,亦即,在這裡的針砭之處用以檢視是否將機車族的人身安全,納入首先與重要的規畫原則,還是只是淪為一項為待轉而待轉的便宜行事抑或是「安全」與「速率」的兩害相權?連帶地,從道路環境到車輛分流、動線設計、號誌模式、車道配置、行駛空間、交通車流以迄於大小車種的駕駛德行,在突顯出來待轉區的存廢與否,不應該成為議題現象的聚焦所在,乃甚至於變質成為某種因噎廢食且本末倒置的社會認知混亂行徑,就此而言,舉凡從機車族到執法警察以迄於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均須嚴肅看待一套涵蓋物理環境與人文素養而來的行駛建置條件,如何得以有安穩、安全與安心的交通環境?誠然,從大車壓逼小車到路人恣意行走以迄於率性開車門、任性雙併排、勇猛左右轉到急速停剎車等等的迷亂脫序行徑,早已讓國人陷入某種不自覺且自我防衛式的『被迫涉入』抑或是進一步提升為更為變相惡質化的『自願從事』,事實上,廢止待轉區而來之個人、家庭與社會代價,已然出現在當前各種匪夷所思的駕駛或行走習性上,甚或內化為某種偏頗的認知基模!

總之,交通論述的思索宜要有多層次、多面向與多角度的相互詰辯,就此而言,糾結於交通環境、道路設計、法令規範、自律公德與人文涵養等等的結構性限制,已經是讓從待轉到待撞的人身安危,成為某種治絲愈紛的棘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