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前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根據教育部的最新統計指出,高職畢業生占整體高級中等學校畢業生的比重,已經是出現連續十年成長的變遷趨向,以2016年為例,業已達到10.3萬人占總人數的4成3,創下了近年來的最高紀錄。

誠然,因應於近幾年來政府所積極推動的技職再造計畫,藉此鼓勵學生朝多元適性的方向發展,致使高職畢業後有著不錯的職種出路,如此一來,所出現高職生畢業人數已占整體近5成的對等現象,這已然是一項預料之中的發展結果,只不過,該項棄高中選高職的就讀培力模式,是否是因為從高中到一般大學及其謀生不易的結構性環境使然?抑或是鑲箝於自我探索與職涯規劃而來的效能訓練,藉以臻至對於一技之長的競爭能力學習?事實上,身處於前社會變遷的資訊流時代,從就讀到升學以迄於就業或繼續深造的認知基模,早已不同於過往相對封閉的成長型態,准此,在這裡的思辨真義就不全然僅止於綜合教育與技職教育的互為消長,而是回應於全球化的人力布建,從教育到產業與勞動而來的培力機制,究竟有否一套完整的戰略思維和應對戰術?

對此,即使高職的畢業生已經是和高中畢業生出現勢均力敵的發展樣態,但是,值此高度競爭的職場生態,這使得無論是高職或高中的畢業生,大都還是處於人力運用的相對羸弱狀態,換言之,此一資勞兩造的買賣籌碼,實則是需要進一步奠基於高階與高等或是高級的專業涵養,以此觀之,習得一種隨時帶著走的應變能力,理當是要糾結著學位文憑、職場工作、社會歷練、生命事件而來的心靈結構與認知基模,換言之,無論是第一階段的高中與高職乃甚至於第二階段的綜合大學與科技大學,都要回歸到包括廣度與深度以及通才或專才之全能發展的相關提問;連帶地,從教育端的校園學習到職場端的就業見習,又要如何有其貫通的機制設計和綜融考量,這是因為:無論是高中直升大學的無縫接軌或是高職藉由社會歷練的科大深造學習,點明出來這已經不只是不同學制的單純轉換,而是指涉諸如自我探索、職涯規劃與生涯歷程等等的通盤性考量,特別是工作意願、工作能力、工作機會、工作所得、工作穩定與工作願景的自我檢視和結構反思?

總之,關乎到高職畢業生占幾近一半的客觀事實,其所牽聯到乃是安身立命之一技之長與哲學基礎的綜融性命題思辨,前者所指涉的是學用合一的謀生技能,後者則是如何藉由教育以增長一種批判性思辨的主體性,就此而言,無論是高中、高職或是大專系所等等體制內的學校教育,又要如何具實回應生活世界裡己身、群我、家庭、職場、社會或世界接軌的應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