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前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報載針對政府想要以禁令的手段要求廟宇封爐以及減少民眾焚香的行政作為,而成立所謂的「捍衛信仰守護香火大聯盟」平台,進而想要到總統府陳情,以期待政府不應抓小放大、縱惡罰善,進而消滅了傳統的信仰文化,對此,相與衍生出來的相關議題,是有它嚴肅思辨的論述空間。

基本上,因應於社會變遷的文明化進程,這使得提倡封爐及其減少焚香的變革措施,自然是有其回應於環境保護、空氣品質與健康維護的諸多考量,只不過,香火、香爐、鞭炮、金紙等等的中介媒介,其所指涉的乃是相應於神聖領域與世俗領域的跨域鑲嵌,而這也使得各項的策進作為,就不能只是限縮在依法行政或依法辦理的「法律」範疇,需要的是更進一步概括風土人情的「民俗」以及文化遺業之「民德」的綜融性考量;連帶地,標舉有限理性的世俗性手段又要如何貫通於超越理性的神聖旨趣,而這也彰顯出來對於信仰行止的宗教主體性,依然還是處於無知之幕的各自解讀,以至於還是無助益議題現象的結構性紓解,誠然,來自於個體範疇之體會領悟的『宗』,透過不同的傳頌方式以達到『宗教』的集體性崇信,如此一來,包括燃香、燒金紙等等宗教行徑的關注點,就不全然在於燒香減量或是將金紙丟到垃圾焚化爐去燒,而是這樣一種的通過性儀式,信眾本身的參與感,究竟有無被削減與剝奪,以至於斬斷了神與人、超克世界與現實生活之間的可能會通所在?

事實上,即使是解決空汙問題所規劃的減少焚香和封爐抑或區域性環保金爐,有其實施執行的必要性,但是,對的目標管理要如何嫁接在適當的運用手段,特別是單純的行為禁制以延伸到觀念態度及其認知基模的整體性調整,那麼,政府主管機關的應對方式,宜有它訴諸於戰略與戰術之並進思考的必要,亦即,一方面須扣緊規範層次,藉此思索「宗教」承當扮演某種救贖的內在意義,這其中包括有趨吉避凶、人身安頓、心靈淨化、福佑子嗣或是風調雨順於所謂利益眾生的認知解讀;連帶地,眾生共業的集結力量,又要如何催化出來更多的創造性轉化力量,特別是個別的宗教信仰以蛻變成為宗教志業的集體改變力量,從而引領社會的良性變遷?准此,在這裡的針砭之處又豈止是偏頗、走樣的自為行徑,而是欠缺對於神聖世界裡的各項宗教行止及其所投射出來迷亂脫序的社會性反思,以此觀之,癥結點就不單單只是從輔導規勸到強迫執行;從少燒、減燒到不燒抑或是從爐香減量到空污管制,而是在點燃、燒拜之際,可以帶來那些心情、心境與心靈的轉換效果?

總之,關涉到封爐和少焚香一事的延伸性思考,思辨之處就不僅止於數量、數次的量化檢討,而是如何從崇信行止當中以找出安心立命之所在,就此而言,每一天的第一炷香都是頭香與好香的香火集叢文化,這才是議題現象的考察真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