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淑女
(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碩士學位學程研究生)

 

首先,從事件的發生到後續的發酵,透過社群媒體的助長,儼然已經從單一的餐會演變成為一場鴻門宴,對於整體事件的演變始末,姑且不論是否陳述著台版紙牌屋政治黑暗面的可能性,但是,署長雖然是非主人,也非主賓客,沒有以身作則藉以落實當下的機會教育而成為共犯,其所造成的螺旋效應,自然是落得千夫所指的不是。

實際上,據了解WildAid保育團體指出,每年約有7,300萬隻鯊魚被殺就只是為了取得魚翅,而且大多數是銷往中國,2017年起,中國國際航空宣布旗下航班將禁止載送魚翅,以便在維護永續海洋努力上盡一份心力,這也成為中國境內第一家禁運魚翅的航空公司,目前全球共有35家航空公司,以及包括中國遠洋運輸集團在內等17家全球貨櫃運輸公司陸續承諾禁運魚翅,此乃國際間保護鯊魚的友益規範,期待對於珍貴的海洋生態能夠帶來正面的影響。

誠然,自2012年起,臺灣開始實施鯊魚鰭不離身,希望漁船捕鯊魚能全魚上岸,藉以杜絕非法割鰭棄身事件,但是,從文明化社會的發展歷程看來,環保意識不單單只是一個口號,而是據以實踐的身體力行,對此,除卻國家政府的立法執行外,更胥賴各主管機關官員的帶頭引領,畢竟,對於四面環海的台灣島國來說,海洋生育的保護對於臺灣人民的重要性,自當是無需贅言,況且在面對海洋經濟、生態保護與國際聲譽之間,又該如何取得衡平共贏的共好結局?無疑地,這對於執政當局而言,也正是一門嚴峻的課題,這是因為:根據漁業署統計,臺灣每年捕捉鯊魚量約在6-7萬噸之間,這樣的數據,已經是讓臺灣名列全世界第四大的鯊魚捕殺王國,因為難以抑口腹之欲而必須背負這樣的罪名,這將是情以何堪?

再則,從此一議題所延伸出來的乃是政商名流的宴客潮流,事實上,台灣社會一直以來都是朝向高價食材與名牌品味的價值趨向,這自然是無視於政府官員應有的潔廉自居與親民身分,更遑論忽略了飲食真正的營養價值所在,誠如,2016年8月所引發熱烈討論執政者在苗栗享用新台幣千元的法國套餐以及1995年時代背景轟動一時的「500元總統便當」,這多少指陳出來政府官員對於東道主的熱誠,除了無法自主與無法自律外,卻也輕忽了政府官員的言行舉止可能造成不佳的社會觀感,再加上現今社群媒體的放大檢視,乃甚或是無所遁藏的渲染、發酵,以至於讓單純的待客之道,因為對貴賓的禮遇而引發不必要的紛爭事端,這不僅是浪費社會資源,也更展現出來民粹主義底下的民俗與民德,距離公民社會的素養,顯然還是有一大段的路程,需要努力!

因此,在媒體無所不在的監視與威力無邊的傳播時代裡,對於政府官員除了謹言慎行與言行合一的期待之外,面對於海洋生態保護的實際行動,需要的是應該就是以身作則地拒絕該項的消費行為,藉此阻斷供給與需求的衡平,此外,飲食文化與待客之道的價值觀,更是需要回到食材本身的營養價值與真心誠意的感恩之心,畢竟,政府官員所參與政商名流的宴客餐會,其所受的社會檢視是不同於商業界的較低標準,就此而言,東道主在盛情款待之餘,更不可忽略對其官箴名譽的保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