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淑女
(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碩士學位學程研究生)

有鑑於推動長期照顧主要的困難還是人力缺口,對此,交通部考量到中華郵政郵務對於家戶、鄰里較熟識,同時也比較容易取得信任,因此,想要善用郵局品牌以參與長期照顧的社會工程,尤有進者,交通部規劃結合簡易壽險以推動所謂的郵局長照網,盼透過全台約有1,322間郵局12,000名的郵務士主動探視、送餐等方式,來關懷沒人照顧或白天小孩都外出工作的長者,並且進一步結合資訊科技,建立通報制度及照護網絡,從而完成「長照最後一哩路」。

基本上,在臺灣的偏鄉地區,郵務士早已化身綠衣天使,幫忙送便當、代購日常生活用品與衣物,乃甚至於獨居長輩在家中昏倒,等郵務士送信時發現之際,以協助求救就醫,諸如此類的附加價值,實乃是出自於郵務士自發性的無償服務,統計每年服務對象高達56,000人次,換言之,中華郵政早已利用郵政綿密的網絡,提早進行長照最後一哩路的實驗試做。

事實上,有鑑於高齡少子化的趨勢以及科技的進步、通訊軟體的發達,導致傳統的郵務量出現了嚴重萎縮,對此,日本郵局早於2013年便將事業版圖擴及銀髮族,採取會員制,只要是每月支付約新臺幣三百至五百元的費用,便可獲得包括親訪、電訪、追蹤健康狀況、定期餐會、物資宅配等商品化的客製服務,當時臺灣的中華郵政也同步前往日本借鏡取經,只不過,基於不同的國情文化,倘若是要跟日本一樣朝向契約化的收費式作法,那麼,無論是法源依據的修法或立法,台灣一地還是有它要面對的結構性限制;事隔四年,同樣的議題再度被提出,這除了顯現科層體制的墨守成規所導致社福政策的延宕外,同時,也再一次地點明出來郵務士的草根性、在地性與親近性等等屬性特質,屢屢還是受到長期照顧人力缺乏的青睞。

認真說來,郵務士用以支援長照網絡的服務輸送一事,多少還是忽略了長期照顧人力的合法性以及專業性,這是因為:為獨居老人送餐、送藥一事,一旦是讓這些的郵務士從過往的自願性志工行為,轉變成為依法行事的應擔職責時,那麼,郵務士送信時間不一定是在用餐時間,而送藥時所亦可能會涉及到用藥專業與健保制度等諸多限制;再則,都會地區的社區公寓大樓,這對於原本只是暫時停車但必須要改為尋找停車位的指定性業務,其所衍生出來像是穿梭在巷弄間的交通流量與行車安全、餐點飲食的保鮮衛生以及超時工作等問題,都是值得相關單位慎思以對的。

最後,長照服務網絡很重要的精神乃是在地化的「服務在厝邊」,因此,從社區的資源盤點到鄰里間的資源連結,包括鄰里長、村里幹事、郵務士或者社區大樓管理員,都是社區生活圈裡擁有最多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的標地人口族群,因於,對於用以連結長照資源來說,都是一項轉介資訊的利基橋樑,有鑑於此,中華郵政可以借力使力成立基金會或是成立郵務士的志工大隊,讓既存的綠衣天使更為建制化,以繼續自發性、有彈性的投入長期照顧的輔助性行為,藉此善盡郵務士或是郵局的社會責任,而非是投以商品化抑或是非得要叫郵務士在風雨無阻投遞信件之餘,再增添強制性業務的工作負荷,這是因為:最美的是人性,但是,當柔性的關懷被剛性的法治取而替代之時,也就容易失去他發自內心難能可貴的熱度與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