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報載針對國內捐血的年齡層有出現偏高的發展趨勢,因此,血液基金會期盼能夠比照日本、英國等國,以逐步放寬捐血年齡的上限,顯然,相與衍生的議題思索,是有它進一步深究的必要。
基本上,對於該項放寬捐血年齡的發想,是有它回應於問題解決及其相關解套的基本提問,就此而言,雖然現行的捐血行徑,不再是一項沛然不可擋的社會運動,但是,當前的減少也不至於造成血液數量的極度缺乏,因此,除卻是來自於捐血者年齡延長的技術性操作外,亦有它戰略層次的綜融性思辨,這其中包括有要如重塑對於捐血作為某種善行義舉的認知基模,也就是說,從認知教育、態度調整到捐血的行為導引,宜有它內在貫通的必要,畢竟,除了年輕人口的年齡層出現緩降疲乏之外,寒暑等等特定時節的學生族群缺血窘困情形,這多少指稱出來對於捐血扮演某種客觀事實的建置作為,是要有用以協助陌生他人之非對稱性的關係倫理建構,此一把關愛繼續傳衍下去的『禮物關係』(gift relationship),會有它作為社會連帶(social solidarity)機轉的嚴肅思考。
准此,在這裡的論述真義,就不單單只是限縮在「老血」用以補實「新血」的權變措施,畢竟,來自於65歲以下的年齡設限,即使是要加以放寬,亦有它涉及到諸如血液條件的個別性差異,因此,針砭之處就不在於捐血的年齡究竟是要延長幾歲,而是有其從春青期、中年期到老年期等等不同的年齡組成及其生命歷程,就其身體機能、心理特質、社會發展以思謀捐血之於『好血』與『壞血』以及『認知模塑』與『從眾行為』的分類範疇處遇對策,誠然,諸如捐血者之人口學特徵、捐血知識、捐血意圖、捐血動機、捐血意願、捐血行為及其捐血服務品質對於捐血滿意度、捐血忠誠度抑或是贊助捐血公益活動等等大數據資料分析,一直還是停留在圖像的拚湊上,如此一來,捐血行為的創造性轉化,自然是某種的發想構念!
總之,關於捐血年齡上限擬放寬一事的延伸性思考,正當思考於公共衛生和醫療水準之於中高年齡的身心保健,亦同時也點明出來年輕世代之於血液條件,少了所應該要有的健康自主管理,這也是相與衍生的棘手難題!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