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前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斗大的標題寫著「政治退出體育!政院修法禁民代任運動協會負責人」,這或許是這些年來不同單項協會和優秀選手之間的權利義務糾葛使然,但是,擺盪在體育政治化與政治體育化之間的迷思、弔詭,還是存在著深究的論述空間。

基本上,撇開台灣主權的國際打壓,那麼,關乎到『政治滾出體育』與『體育不涉入政治』的論述思辨,理當是多重與深邃的,這是因為:一方面所謂體育的政治化,即是意指運動競賽的本身即是隱含著某種的國族主義,特別是國際性質的體育比賽,這使得無論是對於『全盤皆墨』的敗輸或是『逆轉局勢』的勝贏,總是在期待、興奮以及焦慮當中相互拉扯,就此而言,體育之於政治化的關照意義,就不單單只是單項協會的龍頭背景、經費補助、專業運作、政治操作或是利益迴避,而是要如何借力使力於運動本身的推廣或競技,以祈使在展現該項體育的政治功能之餘,藉此找回從當下到未來之相濡以沫的社會連帶情感(social solidarity),事實上,關乎到從個人到外人的集體情愫及其認同機制,當代的台灣社會業已逐漸流失甚或是喪失?

至於,所謂政治體育化的論述探究,自當有其還原回到特定時空歷史的脈絡性考察,對此,借助於各項軟性與顯性的體育活動,以達到政令宣導以及政事推動的策略性運用,那麼,政治之於體育化的權變作為,又豈止是侷限在運動競技上,這使得諸如政治文藝化、政治宗教化抑或是政治社福化等等的變異型態,早已內化成為生活世界的一部分,不過,要加以留意的是:倘若意指眾人之事要由眾人來管的「政治」,進一步地涉及到公共資源的合理配置,那麼,政治社福化而來的延伸性思考,就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這是因為扣緊地方政治與人群服務的關懷旨趣,那麼,任何在地發微、在地需求與在地服務的社會工作,多少已然是讓包括衛生所、派出所與區公所在內的地方層級政府機關;社區發展協會、關懷據點、宮廟神明會的民間社團以及民意代表、村里長或意見領袖等等,綜融以成為某種利益與利害的相關人士(stakeholders)或生命共同體,因此,便有如何因勢利導和運籌帷幄,以進行地方資源整合且有效運作的基本提問?

准此,擺盪在體育政治化與政治體育化之間的迷思、弔詭,考察的真義所在就不全然在於相互對峙的競合關係,而是回歸到「專業自我」與「資源配置」的愛憎情結,那麼,背後所糾結之壓迫、壓榨與壓縮的權控結構(power structure),這才是議題現象的針砭所在,誠然,標舉『政治』作為一項志業的同時,還是有其落實在從志業到專業、職業與事業的深層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