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前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試想:如果戒菸成功的話,究竟可以帶來多少的折抵金錢,對此,屏東基督教醫院計算,倘若是一天抽半包菸,那麼,15年下來就抽掉了新台幣219,000元,如果一天兩包菸,15年下來的花費更是高達新台幣876,000元,足足可以買一輛轎車,換言之,如果是早早戒菸,那麼,所可以省下來的抽菸錢,更是可觀。

基本上,該項藉由所可以省下抽菸錢的折抵方式,固然是進行了某種的認知教育,但是,環視於從半包菸到兩包或是更多包之於為期15年的漫漫長夜,那麼,上述經濟金錢的對稱性關係,當只是整體戒菸策略的其中一個環節而已,也就是說,扣緊包括經濟的、生理的、心理的、世代的、家庭的、學校的、個體的、社會的、集體的以迄於整體之不同構造因素,那麼,相與關聯的催化、加惡抑或是遏止因素,就有它通盤檢討的必要,畢竟,關乎到從買菸、吸菸、戒菸到重度癮君子,所謂的「抽菸」一事,宜是有它進行從個人認知到社會認知以及從歸因到知覺的綜融性考察,就此而言,戒菸之於購車的說服力道,除了是有待廓清外,相關的誘因結構更是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

再則,落實在生活世界裡的各種舉措,以致於讓對於抽菸的禁制惡質化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某種戒嚴運動,於是乎,上有政策之於下有因應對策的權變做法,這使得無論是一手菸、二手菸或是三手菸,多少還是一般無辜民眾身心戕害的主要來源;連帶地,從室內到屋外以及從禁菸區到吸菸紅線,也淪為某種的形式主義,而無助益去思索吸菸背後所糾結龐大的外部成本(externality),以至於讓癮君子掉落在交易成本與機會成本之間的認知掙扎,畢竟,從新鮮好奇到重度使用,這當中除了一大筆金錢的開銷外,回應於情感依附的心理歸因,那麼,金錢誘因的消減扣抵就有它商榷之處;連帶地,長達15年抑或是更久的等待時間,終究還是無法抗拒脆弱的心靈結構,就此而言,要如何讓認知教育與戒菸行為兩者得以出現某種的內在性貫通,那麼,變革之所在也是需要在諸如社會互動、社會認知、社會說服、社會認同、社會影響、社會知覺乃甚至於將不抽菸和成功戒菸視為某種利社會行為(pro- social behavior)上有所突破。

總之,抽菸與戒菸的一線之隔,這同時指陳出來的是:相迎這當中的發展歷程,宜是要有不同的對應措施,也就是說,從菸癮的程度、菸友的次文化、吸菸的認知基模以迄於到戒菸的誘因結構,都有推動整全多層變革工程的必要性,就此而言,結合含蓋家庭環境的『身教』、學校制度的『言教』以及職場社會氛圍的『境教』,以讓吸菸者的戒菸舉措背後,是有一股力量在耐心陪伴,而非是一味地隔離和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