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校務會議昨通過增設「國際學士學位學程」,採全英語授課,單獨招收國內外學生,一年學雜費約台幣六十三萬元,卻遭教育部和學者打臉。學者憂高學費恐「製造階級」;教育部則建議,本地生不要獨招,以免引發公平性疑慮。

這個試辦性的學程,耗資十億元,大三起才自選專長,依專長授予學位;學程與國際接軌,一學期九周上兩學分,一年上六學分,一學分上十五小時;台大將另增聘廿位國內外知名學者支援教學。明年預計招收海外學生(含僑生及港澳生)八十人、本地生四十人。

台大副教務長康仕仲表示,學程獨招申請入學、先到先審、擇優錄取,本地生入學標準擬比照國際,參採美國SAT等國際學術能力測成績,也不只在台灣上課,將會到不同國家,解決跨國性議題。

不過,昨天校務會議上,許多台大教授質疑,特別管道、高學費招收本地生,感覺會變成「有錢就能買學位」。楊泮池回應,學生品質一定會堅持,「收不滿就收不滿」,也一定會兼顧公平性。

淡江大學教授包正豪表示,學程大方向是好的,可促進高教多元化,「讓有能力的學生有更好的資源和機會」。但台灣是個「仇富」社會,本地生收這麼高的學費,難道不會被抨擊製造「階級」?或被罵是「貴族學校」,沒承擔社會責任,只為權貴提供教育?

北市成淵高中學生蔡習之說,學程費用雖比國內大學高,但已比出國留學便宜很多,且能享受接近國外的讀書環境。(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16.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