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糖飲料與零食太普遍,台灣國中小學童高達3成是小胖子,男生過重與肥胖率比女生高,與國際相比名列前茅。一名12歲男童放學回家都會大嗑珍珠奶茶、雞排或可樂,小小年紀就體重破百,甚至血糖上升幾乎快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

衛福部國健署指出,103學年度國中小學童過重及肥胖比率各為29.0%及28.8%,國小男童及女童有32.8%、24.9%,國中男生及女生有33.1%、24.2%,都屬過重或肥胖,與OECD 33個國家相比,台灣男童排行第6,女童排名第12。

台灣小胖子多,新光醫院內分泌糖尿病科主治醫師陳珮綺分析,台灣手搖飲料店與雞排速食店林立,甜食飲料選擇多,若是家長疏於關注孩子的飲食與運動狀況,很容易造成過重或肥胖,未來罹患代謝症候群、痛風、心血管疾病甚至癌症的風險都會增加。

國健署社區健康組長林莉茹也說,兒童肥胖可能導致早發的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女童早發育、氣喘及心理健康;比起正常小孩,胖童的血管硬度較高,心跳較快,長期追蹤研究更顯示孩童時期的長期肥胖,會造成心臟結構異常,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陳珮綺認為,改善兒童肥胖問題要從家庭與學校教育著手,從小做好飲食教育,吃天然食物喝白開水,並培養戶外運動的習慣,既可控制體重又能提升免疫功能與促進生長;學校方面最好停止販售含糖飲料或含反式脂肪的零食,並加強營養午餐設計。

國健署呼籲,家長要鼓勵孩子多喝白開水取代含糖飲料,儘量跟孩子一起用餐,並幫孩子準備餐點,多吃新鮮蔬果、鮮奶、堅果、糙米飯等,最好每天累積1小時中重度的身體活動,假日計畫全家一起從事親子活動,避免孩子晚睡及熬夜,每天至少睡眠6到8小時。

短時間要戒除含糖飲或零食不容易,甚至可能出現成癮現象,不吃糖就渾身不對勁。陳珮綺建議,若是三餐之外嘴饞想吃零食或甜點,可用新鮮水果取代,或者在飲料中酌量添加代糖,漸進減少吃糖量。(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16.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