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簡稱為KPI)

關鍵績效指標係指通過對於組織內部流程之輸入端、輸出端等關鍵參數,以進行設置、取樣、計算、分析,藉此衡量流程績效的一種目標式量化管理指標,這是對於企業運作過程中關鍵成功要素的提煉和歸納,也是把企業的戰略目標分解成為可操作的目標工具,也就是說,KPI可以使部門主管明確該部門的主要責任,並以此為基礎,界範出來部門人員的業績衡量指標,以建立明確且切實可行的KPI體系。
基本上,KPI的理論基礎是來自於義大利經濟學家Pareto所提出的「二八原理」,意指在一個企業的價值創造過程中,以20%的骨幹人員創造企業80%的價值,也竟是說, 80%的工作任務是由20%的關鍵行為完成的,因此,必須要抓住20%的關鍵行為,對之進行分析和衡量,這樣就能抓住業績評價的重心,其考核工作的主要精力自然是要放在關鍵的結果和關鍵的過程上。
KPI的特點便是來自於對公司戰略目標的分解,也就是說,當KPI構成公司戰略目標的有效組成部分或支持體系時,它所衡量的職位便以實現公司戰略目標的相關部分作為自身的主要職責,對此,倘若KPI與公司戰略目標脫離,那麼,它所衡量的職位努力方向也將與公司戰略目標的實現產生分歧,以此觀之,KPI來自於對公司戰略目標的分解,其第二層含義乃是在於KPI是對公司戰略目標的進一步細化和發展,因此,KPI是對真正驅動公司戰略目標實現之具體因素的發掘,最後一層含義更是在於KPI隨公司戰略目標的發展演變而調整。
最後,從KPI衍生出來的相關概念包括有:(一)KPA(key Process Area,KPA):這些關鍵過程領域指出企業需要集中力量改進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同時,這些關鍵過程領域有點出為了要達到該能力成熟度等級所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因此,每個KPA都明確地列出一個或多個的目標,並且指明瞭一組相關聯的關鍵實踐(key practices);(二)KPA(key Performance Action,KPA):從人力資源管理角度解釋為關鍵績效行動,可以簡單叫做關鍵行為指標,當一件任務暫時沒有找到可衡量的KPI或一時難以量化的時候,可以對完成任務關鍵的幾個分解動作進行要求,形成多個目標,對多個目標進行檢查,達到考量的結果;(三) KRA(key Result Areas,KRA):此一關鍵結果領域,它是為實現企業整體目標、不可或缺的、必須取得滿意結果的領域,是企業關鍵成功要素的聚集地;(四)  BSC(The Balanced Score Card,BSC):平衡計分卡是績效管理中的一種新思路,適用於對部門的團隊考核,BSC的核心思想就是通過財務、客戶、內部流程及學習與發展四個方面指標之的間相互驅動及其因果關係,以展現組織的戰略軌跡,這是實現績效考核—績效改進以及戰略實施—戰略修正的戰略目標過程。
總之,我們可以把KPA、 KPI、 KRA 、BSC系統聯繫起來,就會發現KPA是指標量化執行階段,KPI是指標量化考核階段,KRA是指標必要達成的結構性目標管理階段,BSC是指標的戰略管理階段,這四個名詞是績效量化管理不斷升級的關鍵詞。這也是企業實施績效量化管理發展的四個階段。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延伸概念:績效量化管理、平衡計分卡、二八原理
(本則小百科係由林淑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