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倫茲曲線(Lorenz Curve)
羅倫茲曲線乃是羅倫茲(Max Otto Lorenz)於1907年為了研究國民收入在國民之間的分配問題,而所提出之家戶累積比率與所得累積比率所形成的對應曲線,對此,羅倫茲曲線圖示如下:
畫一個矩形,縱座標為所得累積比率,衡量社會財富的百分比,將之分為五等分,每一等分為20的社會總財富;至於,橫座標則為家戶累積比率,將100的家庭從最貧者到最富者自左向右排列,也是分為5等分,第一個等分代表收入最低的20的家庭。在這個矩形中,將每一百分的家庭所有擁有的財富的百分比累計起來,並將相應的點畫在圖中,便得到了一條曲線就是羅倫茲曲線(OE1E2E3E4L)。羅倫茲曲線它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彎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是不平等,如果所得分配完全平均,羅倫茲曲線(OE1E2E3E4L)與對角線(OL)一致,如果所得完全不平均(只有一人獨佔所有所得,其他人的所得為0),羅倫茲曲線成為折線OHL,因此,離對角線越遠,所得分配越不平均,而離對角線越近,所得分配就越平均。最後,所謂的吉尼係數(Gini Coefficient)指的就是對角線與羅倫茲曲線所形成的面積A(OE1E2E3E4L)占對角線下三角形面積A+B(OHL)的比率。

137
參考資料:蔡宏昭(2004)。<社會福利經濟分析。台北>:揚智。
延伸概念:所得分配、社會不均、吉尼係數。
(本則小百科由林淑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