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僅就2014年台閩地區身心障礙者人數統計及其相關的背景屬性,藉此延伸至更進一步的論述探究。

相關資料顯示:2014年台閩地區的身心障礙者人數共計有1,141,677人,倘若係以疾病名稱所占比重的大小來進行排序的話,那麼,先後順位為肢體殘障者(378,448人)、重要器官失去功能者(141,966人)、聽覺機能障礙者(122,988人)、慢性精神病患者(122,538人)、多重障礙者(119,561人)、智能障礙者(100,588人)、視覺障礙者(57,102人)、失智症者(43,207人)以及其它的類別,換言之,不同範疇的身障人口及其所應該要有之比例原則的福利待遇和制度設計,點明出來當前的身障圖像要如何從人數比例的量化思維,以拓展到包括致殘成因、族群、等級、性別、年齡、老化情形、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家庭結構、社經條件以及縣市區域而來分類分級的處遇對策,畢竟,上述身障人口族群的範疇歸類,有其從先天到後天、從基因到疾病、從早患到晚發、從外表官能到潛藏內隱以及從單一障別到多重障礙等等的分殊差異,因此,用以檢視該項種身障圖像的量尺,自然是需要就其各自所糾結的生態環境、問題診斷、需求評估、資源盤點和福利服務方案,以思索同中存異和異中求同的綜融性考掘。

再則,扣緊上述一百萬人口之多的身障圖像,那麼,相應於老化事件而來的生命歷程,固然是有它不可逆的結構性限制,不過,要如何從減緩生理惡化、二度殘障及其多重老殘化的目標管理切入,那麼,未來的身障福利政策定調、制度規劃與服務輸送,理當要有重構和新構的必要,換言之,無論是從舊制的疾病名稱到新制的功能分類;從分流一到分流二與分流三的需求評估和法定福利;從就醫、就學、就業到就養的不同成長界面;從規範性需求、自覺性需求、表達性需求到比較性需求的複雜內含;從個體層次的身障本人、集體層次的老殘家庭以迄於整體長照社會的多層次面向;從醫護復健、經濟扶助、財產信託、居住安養、社會參與、健康促進到世代融合的多樣性目標;抑或是從衛福端、教育端、勞動端到經濟端的跨域整合,突顯出來的乃是身障圖像的勾勒及其必要的爬梳,這將會是一項巨大的變革工程,遠地不說,當前已然是一種身障族群階層化抑或是階層深化的發展型態,要如何讓有限的公共資源得以獲致合理的配置使用,更遑論到身障人口的對象之間到對象之內以及從身障福利的項目之間到項目之內的通盤性考察?!

總之,尋常不過的身障人口數統計,就其所列記的表相數字而言,背後深邃的結構性意義解讀,多少指陳出來我們一貫輕忽之大數據資料研究的重要性,就此而言,任何一位的身障者,就不單單只是人數總量或是單一類別比重的增減變化,而是究竟我們要如何勾勒與描繪社會變遷底下的身障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