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前情提要:
臺灣地區步入超高齡社會的老人國,長者比例越來越高,長照居服員需求增加,以臺中市為例,近年居服員數量成長逾四成,但流動率同樣不低,每7人就有1人做不滿1年,至於,居服員有待強化的相關勞動權益保障,包括「被凹」做額外工作,甚至於頻繁出現被性騷擾案件,對此,市府承諾建置申訴平台,讓居服員繞過機構直接向市府投訴。
至於,來自於立法院法制局的研究指出,居家服務員的工作風險或服務困境,可以分為下列幾項:
1.來自服務個案之工作風險狀況,(1)脾氣不佳:除協助案主生活照顧外,尚須引導案家家屬間的溝通等情形;(2)生活習慣不良與生活環境惡劣:生活習慣惡劣,無法改善服務品質;(3)服務癱軟案主容易造成職業傷害:經常服務過程而傷及腰部或手部而需醫療復健;(4)情緒的遷怒:個案身體的不適或其他事情的情緒遷怒或會成為案主出氣筒;以及(5)情感反轉移:案主將生活重心依賴到居家服務員身上而產生情感反轉移現象。
2.來自家屬工作風險情形,(1)家屬不當語言暴力:由於家屬照顧壓力已屆臨界點,有時會情緒發洩至居家服務員身上;(2)家屬將居家服務員當傭人使喚;(3)家屬以不尊重、貶低或瞧不起態度對待照顧服務員,並威脅不幫忙及投訴等情事發生。
3.工作時遭受性騷擾風險:在居家服務過程中,女性服務員最困擾是性騷擾問題(例如言語、非言語的展示或行為、肢體騷擾等),如未能及時進行有效處理,勢對居家照顧服務員構成極大身心靈威脅。

………………………………………………………………………………
從前,有一個名叫長照村的小村莊。這村莊裡住著許多老人家,他們年事已高,身體不再像年輕時那樣靈活,需要有人來幫助他們打理日常生活,於是,村莊裡出現了一批被稱為「居服員」的工作者,他們肩負著照顧老人的重任。

但在這看似溫馨的村莊裡,卻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陰影,居服員們每天穿梭於老人家之間,提供服務的同時,卻也面臨著各種壓力與委屈。

第一幕:迷霧中的居服員們
居服員「小雨」是村莊裡的新手,她剛剛加入這個行業,滿懷熱情地希望能為老人家提供溫暖與支持,然而,小雨很快發現,這份工作遠比她想像的要艱難。

有一天,她被派去照顧一位名叫張老伯的老人家。張老伯是一位退休的村官,習慣了發號施令,他要求小雨在他不在家的時候準備好晚餐,並且特別強調:“我回來時,飯菜必須是熱的!”,小雨感到為難,但她不敢拒絕,只能默默地接受。

另一邊,小雨的同事「阿強」則是遇到了一個更棘手的情況,他服務的一個家庭安裝了監視器,家屬通過手機隨時檢查阿強的工作情況,甚至用語音指揮:“把地拖乾淨!」「那個櫃子再擦一遍!”,阿強覺得自己就像是一個被遠程操控的機器人,毫無尊嚴可言。

更讓人心寒的是,有些居服員還遭遇了性騷擾,小雨的一位朋友「小梅」,就曾在幫助一位老人洗澡時,被對方趁機非禮,她向機構反映,但最後卻不了了之,還被暗示「這是工作的一部分,要忍耐」。

第二幕:阿民教授的忠告
長照村附近有一位阿民教授,他經常關注村莊裡發生的事情,尤其是居服員們的困境。在一次村民大會上,他語重心長地說:

“居服員們是我們村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他們卻往往被忽視,這是一個典型的權力不對等現象,案家掌握著資源與權力,而居服員則是處於弱勢地位,他們不僅要面對繁重的工作,還要承受心理與情感上的壓力。”

阿民教授解釋道,這種現象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觀點看,比如社會心理學提醒了我們,人們在權力或權控結構中,經常容易忽視弱勢群體的需求,至於,批判社會學則是揭示了結構性壓迫如何導致不平等的存在,就此而言,“長照不僅僅是家庭問題,它涉及到整個社會結構。我們需要一個更完善的制度來保護居服員的權益。”,阿民教授說。

最後,阿民教授點出上述現象,反映了「角色模糊」(role ambiguity)和「角色衝突」(role conflict)的角色認知問題,也就是全社會對於居服員的角色定位不清,使得居服員經常需要承擔額外的壓力,這種模糊性也讓他們難以拒絕不合理的要求。

第三幕:迷霧漸散並建立申訴平台
在阿民教授的倡導下,村民們開始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村長盧女士決定採取行動,她宣布將建立一個專門的申訴平台,讓居服員可以直接向村政府反映問題,而不必通過機構。

“我們不能讓居服員孤立無援。”,盧女士說:“這個平台將確保每一位居服員都能得到公平對待。”

此外,盧女士還提議設立一個長照爭議調查中心,專門處理高風險或異常的案件。她表示:“我們需要分級管理,把資源集中到最需要的地方。”

第五幕:結局與反思
隨著申訴平台與爭議調查中心的建立,居服員們的處境逐漸改善,他們不再害怕表達自己的困難,也不再孤軍奮戰。小雨感慨道:“雖然工作依然辛苦,但至少我們有了一個可以依靠的地方。”

然而,阿民教授提醒大家,這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改變需要整個社會的努力。我們需要重新思考長照體系中的權力結構,確保每一位參與者都能享有應有的尊重與權益,也就是說,長照制度的建置固然重要,但更關鍵的是如何改變整個照顧文化的社會性認知,唯有社會大眾均意識到彼此之間的平等與尊重,長照社會才能真正共融和諧。”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任何體系中,都不能忽視弱勢群體的聲音,只有當每個人都被公平對待,我們才能真正實現社會的和諧與進步。

後記:行動計畫與建議
1.建立申訴平台:建議設立一個透明且直接的申訴平台,讓居服員能夠繞過機構,直接向主管單位反映問題,這是因為,申訴平台不僅是解決問題的管道,更是給予居服員尊嚴和安全感的重要措施。

2.分級管理制度:根據案主及其家屬的風險程度,將家庭分為不同類別等級,尤其是高風險家庭的居家服務,需要派遣經驗豐富且具備應變能力的居服員,同時,提供心理健康支持服務,以降低流動率。

3.教育與宣導:應該加強對案主及其家屬的倫理認知教育,讓他們了解居服員的專業性與服務範疇,只有當被照顧者與家屬了解並尊重守護者,他們才能真正合作無間。

4.提升職涯發展:為了吸引更多人投入居服員行列,實有必要提高薪資待遇水準,並提供更多專業訓練與職涯發展機會。

5.法律保護:宜修訂相關法律條文,加強對於居服員相關權益的保障,特別是當居服員受到侵害時,我們需要有明確的法律手段來保護他們。

透過這些努力,我們期望未來的長照村能成為一個真正溫暖而公平的地方,每一位居服員都能在工作中找到尊嚴與價值,而每一位老人家也能安心地度過晚年。

請記住:長期照顧不僅是一項服務,更是一種社會責任,我們需要的不僅是政策改進,更是整體社會價值觀的文明化轉變,特別是每個角色都應該被尊重與珍視,才能實現真正的和諧。

(本文的撰寫構思取材聯合新聞網,2025.11.22:「長照另一端…居服員被凹工作、遭性騷,中市府承諾建置申訴平台」)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