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昨審查「家暴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在野立委希望家暴加害者戴上電子腳鐐等科技監控設備,一旦接近被害人,就發聲警示。不過,衛福部長石崇良則持反對意見,認為此舉恐損害被害人隱私權,還需研議,但承諾半年內提出修法草案。

違反保護令案件年年增加,二○二一年三七二一件,二○二四年案件數增至四四九七件。今年七月新北市土城一名家暴男子當街殺害妻子與小姨子;同月底台北市信義區發生夜店女公關遭前男友連砍卅刀身亡,這二名犯嫌均違反保護令犯案。

在野黨立委認為,保護令明顯失效,盼以科技監控,避免加害人靠近被害人。執政黨立委則表示,這將損及人權,應謹慎研議,民進黨立委吳思瑤說,亂世不應用「亂典」,雖有極端個案,但輕判拘役者占四成,可見「家暴不是很危險的重大傷害。」,在家暴防治立法上需回歸比例原則,不可因科技監控,反讓人權走回頭路。

石崇良以保護被害人隱私為主要理由,對科技監控持保留態度。他表示,衛福部對以科技工具強化被害人保護,「方向上支持」,但執行細節尚需研擬,需保護被害人隱私,並避免造成反效果,並非每個國家都運用科技監控預防家暴,需深入研究後再研擬修法方向。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召委廖偉翔批評,美國、法國、西班牙等國家均為採用電子監控的人權國家,國外研究證實,受暴者認為,使用科技監控,生活反而更自由,高危險家暴被害人若無科技監控,確保加害人不靠近,需至庇護所尋求保護,「這是更自由,還是更不自由?」,國內庇護所數量不足,衛福部應加快研議,「別再拿人權、隱私權當推託理由」。

立委黃國昌則指出,員警、社工無法陪在家暴被害人身邊,立法院一再催促科技監控應入法,衛福部卻仍繼續研議,且「每換一任部長延半年」,別忘記在研議期間多少生命正受威脅。(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25.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