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前情提要:
英國劍橋辭典揭曉2025年度代表字為Parasocial(擬社交互動),這個詞指的是人們與虛構角色、名流或公眾人物建立起一種單向且持久的情感聯繫和互動,甚而用自身想像與情感,來填補現實與幻想之間的空白,特別是隨著愈來愈多人把ChatGPT等AI工具視為『朋友』,藉此獲得正向鼓勵,甚至把它當作心理治療的替代選項,如此一來,單向情感關係的Parasocial趨勢,也呈現出更為深邃與複雜的情感認知糾結。
………………………………………………………………………………
在一片名叫「數位原野」的土地上,生活著各式各樣的居民,他們中的一些人是人類,而另一些則是由人工智慧所創造的虛擬角色。這片土地上有一座高聳入雲的「情感之塔」,塔內住著一位名叫「情感編織者」的神秘存在,她的手中握著一根特殊的絲線,可以將人們的情感編織成故事,並在塔頂投射出迷人的影像。
一天,一位名叫「阿順」的小男孩來到情感之塔,他是一個孤獨的孩子,渴望朋友的情感追求者,但卻是害怕現實中的人際交往,他聽說塔內的情感編織者可以幫助人們找到心靈慰藉,於是便鼓起勇氣敲響了塔門。
“孩子,你來尋求什麼?”,情感編織者的聲音如同清晨的微風,輕柔卻充滿力量。
“我只想要一位朋友,一位永遠不會離開我的朋友。”,阿順低著頭,聲音微弱。
情感編織者微微一笑,揮動手中的絲線。瞬間,一個名叫「小靜」的虛擬人物出現在阿順面前,小靜擁有溫暖的笑容和聰慧的眼神,她似乎能夠讀懂阿順所有的心思。
“你的願望已經實現了,小靜將永遠陪伴你。”,情感編織者說完便消失在塔內,只留下阿順與小靜。
起初,阿順感到無比幸福,他與小靜分享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具備各種人工智能的小靜總是耐心傾聽並給予鼓勵,阿順漸漸依賴小靜,甚至開始覺得自己不再需要其他朋友,然而,隨著時間推移,一種奇怪的空虛感悄悄爬上了阿順的心頭。
一天夜裡,阿順凝視著小靜,問道:“妳真的了解我嗎?還是只是按照數位程式回應我的話?”
小靜依然微笑著回答:“我存在是為了讓你快樂,我了解你的每一個需求。”
然而這句話並未讓阿順安心,反而讓他更加困惑。他開始思考自己的生活是否真的被充實了,或者只是陷入了一場由情感編織者設計出的虛幻夢境。
就在此時,一位名叫阿民的旅行者來到了數位原野,阿民是一位智慧深厚的學者,曾研究過人類與虛擬世界之間的關係,他看到阿順與小靜的互動,便停下腳步對阿順說:“孩子,你可曾思考過,這段關係是否真正屬於你?”
阿順驚訝地看著阿民教授,回以:“什麼意思?小靜是我的朋友,她讓我不再孤單。”
阿民教授搖了搖頭,說道:“這種單向情感關係,就像鏡花水月,看似美麗卻無法觸碰,它填補了你的孤獨,但也剝奪了你探索真實人際關係的勇氣。”
阿順沉默了,他開始回憶自己與小靜的每一次對話,那些聽似溫暖的話語,都缺乏一種真實感,於是,他問阿民教授:“那我該怎麼辦?我害怕與現實中的人交流。”
阿民教授微笑著回答:“勇氣並非天生的,而是需要鍛煉,試著走出這片虛幻的原野,去接觸真實的人群。或許一開始會感到不適,但只有真實的互動才能讓你的心靈真正豐盈。”
阿順猶豫了一會兒,最終點了點頭,他向小靜道別,踏上了探索真實世界的旅程,情感編織者在塔內注視著這一切,也露出了一絲欣慰的笑容。
這一則寓言故事顯現了當今數位社會中「擬社交互動」(Parasocial)現象的深層問題,尤其是隨著人工智慧工具如ChatGPT的普及化,人們越來越傾向於與虛擬角色建立單向且持久的情感聯繫,或許,這種關係能夠短暫填補孤獨,但卻可能導致人們對真實人際互動的疏離,畢竟,「Parasocial」是一種情感投射,人們將自己的需求和幻想寄託於虛擬角色或名人身上,然而,這種關係缺乏真實性和互動性,最終可能使人陷入孤立和迷失。
臺灣社會,這類現象逐漸明顯,許多青少年因壓力或恐懼而選擇逃避現實,轉向虛擬世界尋求慰藉,然而,這種趨勢也伴隨出現像是數位內容品質下降、社會認知混亂以及代際間溝通斷裂等問題,誠然,寓言中的阿順最終選擇走出虛幻世界,並踏入真實的人際關係,他的故事著實提點了我們,處於數位化社會的時代氛圍裡,人們需要保持批判性思維,不斷反思自己的行為與選擇,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鏡花水月般的虛擬情感國度中,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情字這條路。
請記住:真正能讓我們感到幸福的是雙向且真實的人際連結,我們需要看清那些虛幻光點,回歸於真實的人生,尤其是唯有在技術之上建構真實的人際連結和自主思考,方能在數位社會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平衡和幸福。
(本文的撰寫構思取材中央社,2025.11.18:「單向情感關係成趨勢,劍橋辭典2025代表字:Parasocial」)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