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照護走向社區、居家安老,護理團體指出,長照護理人員流動率高達25至30%,比醫院12至15%多一倍,衛福部推動護理人力整備計畫,提升相關津貼給付,但只集中在急性醫療護理,反而造成社區護理人力流動至醫院,呼籲也納入社區和居家護理,並調整居家護理訪視費,留住基層人力。

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台灣居家護理暨服務協會、台灣長照護理學會、台灣安寧緩和護理學會、台灣護理之家協會今日(25)共同舉辦護理聯展,提出3大訴求,呼籲政府更重視「居家護理」。

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陳麗琴表示,病人出院後不是終點,回到家庭和社區,是否有資源能接住才是重點,當長輩在家、在社區能被好好照顧,也能減少就醫、住院和家庭負擔,穩定整體醫療,在在凸顯居家護理重要性。

陳麗琴指出,居家護理師在第一線社區照顧病人,但居家護理第一類(護理衛教)訪視費僅為長照專業訪視費3分之2,導致基層人力快速流失、社區護理量能恐不足,應給予合理給付,調整居家護理訪視費。

我國護理人力短缺,衛福部提出「護理人力政策整備中長程計畫」,但陳麗琴表示,計畫只集中在急性醫療護理人才,呼籲擴大護理人力政策覆蓋,將社區與基層護理也納入計畫;同時,也應建立醫療、社區照護無縫銜接機制。

台灣護理之家協會理事長謝長佑指出,長照領域護理人員流動率高達25~30%,醫院僅12~15%,衛福部加強護理人員夜班津貼、資深護理帶新人津貼等,但場域侷限在醫院,反而造成長照、基層護理人員流動到醫院,希望政策也納入長照、居家、社區護理師。

台灣居家護理暨服務協會理事長曾勤媛指出,居家護理師提供在宅服務、衛教指導,讓醫療與長照無縫接軌,但11年來薪水未調整,造成人員流失、居家護理師難以生存,呼籲給予合理給付費用,長照3.0也應更重視社區、居家護理師。

台灣長照護理學會理事長林秋芬說,過去較重視急性醫療護理,但其實長照護理也是一塊大領域,從居家到社區日照、小規模機能、住宿型機構等,都有很多長照護理師,提供個案全人照護,並擴展到健康促進、延緩失智失能等,應更重視長照護理。

台灣安寧緩和護理學會理事長邱智鈴說,樂見長照3.0將「安寧療護」列為重點之一,要讓末期病人在家善終,照護品質很重要,呼籲政府增進安寧緩和護理人才培育,確保安寧療護品質,讓末期病人在生命最後一哩路取得身心靈平衡、安心終老。(時事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2025.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