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資審議會將於廿六日登場,連十漲看來勢在必行,調幅多少才是主戰場,明年最低工資有可能直逼三萬元?美國對等關稅、匯率等因素,將成為今年勞資攻防重點。

從蔡英文總統到賴清德總統任內,最低工資已經連續九年調漲,月薪從二萬八元調升至今年的二萬八五九○元,調幅約四十二點九%,時薪從一二○元漲至一九○元,調幅約五十八點三%。

經濟部長龔明鑫日前說,上半年總體經濟數據雖然亮眼,但僅高科技業獨好,傳產、中小企業則因美國關稅陷入困境。更稱「今年最低工資調整不能再沿用過去公式」。

審議委員勞方代表、全國產業總工會堅持應循過往慣例,全額反映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CPI),經濟成長率(GDP)勞資對半共享,調漲百分之四,月薪拉升至二萬九七三四元、時薪一九八元。

根據最新出爐的最低工資研究小組報告指出,雖可知目前國內CPI指數有走緩跡象,但部分類別年增率仍高,基於反映生活成本考量,最低工資應依CPI變動情形而有所調整,從經濟成長果實合理分享角度而言,國內最低工資也應有所反映,但目前各產業發展狀況有差異,減班休息人數也有增加趨勢,顯示勞動市場後續可能有所變化。

全國產業總工會理事長戴國榮說,近年審議默契是CPI足額反映、GDP對半勞資共享。據主計總處公布今年CPI預測年增率百分之一點七六,經濟成長率預估值為百分之四點四五,依此計算,明年調幅約百分之四。

戴國榮認為,不否認關稅可能帶來的衝擊,但資方必須拿出量化數據,哪些行業、多少勞工人數會受衝擊?而這其中,又有多少勞工適用最低工資?如果受創產業的勞工薪資大多高於最低工資,那麼,明年調升最低工資,對這些產業的人事成本根本沒影響。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楊書瑋也說,國際經濟情勢變動也不是只有台灣要面對,德國、法國、日韓、澳洲、越南等仍決定調升明年最低工資,維持邊際勞工的實質購買力。明年最低工資應至少調至三萬元,才能符合勞工的基本生活水準。

最低工資審議會學者代表、台大國發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則說,須考量物價上漲,應參採指標CPI是不可協商的,一定要反映,重點將擺在勞資要如何分配經濟成長果實,在GDP分配上做彈性調整。

另名學者代表、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教授蔡明芳認為,調升最低工資的目標,是為了保護邊際勞工,資方宣稱受關稅衝擊,就要拿出客觀數據佐證,他以減班休息人數相對多的工具機產業為例,最大出口是中國大陸,工具機輸美比例並不高,不見得美國關稅高,就讓工具機產業面臨衝擊。(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25.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