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早年興建的大型公園多半設有涼亭遮陽避雨,但多數未設無障礙坡道,導致輪椅族難以靠近使用,長期形成平權缺口,部分涼亭甚至成為街友聚集地,增加管理考驗。近年新闢公園多改以露天花架取代傳統涼亭,但民團仍認為無障礙環境不足,呼籲市府加快改善腳步。
身心障礙者人權監督聯盟前理事長張學恒指出,公園無障礙設施問題與馬路相似,常見「車阻」過多、園區高低差及地面不平整。新建公園大致符合需求,但老式公園仍存在涼亭無坡道、飲水台高度不友善等缺陷,部分步道因排水設計凹凸不平,也造成輪椅族通行不便。他呼籲市府檢視盤點,讓設施更貼近身障者需求。
新北市議員陳乃瑜批評,陽光運動公園仍設P型車阻,雖多次質詢,但市府「講也講不聽」,仍認為對輪椅族沒有影響。她也舉例,親情運動公園範圍狹長,若遇問題通報,管理員趕到常需久候,對身障者不便。她肯定福民公園新設無障礙設施,但也點名青潭公園第二期工程延宕多年,要求市府加快腳步。
新北市議員黃心華則表示,一座真正友善的公園應對全年齡、全族群都便利使用,無障礙理念不只限於坡道,還包括指標易讀性、休憩區是否方便輪椅進出、人行道落差平整、座椅加設扶手等細節。他強調,自己已與身障團體定期互動,未來也將邀請身障者共同檢視市政建設成效,提出改善建議。
對此,新北市景觀處回應,自民國108年起推動老舊公園更新及全齡化暨特色共融遊戲場改善計畫,至今已完成143座公園優化,內容包括遊戲設施、步道、排水及無障礙改善,並配合內政部公園綠地無障礙環境督導計畫,去除車阻、減少車輛違規進入,並在新闢或改建工程納入通用設計。景觀處強調,新北已連續三屆獲中央督導優等,未來將持續透過跨局處合作,逐步縮小公園綠地的無障礙落差。(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25.09.1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