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總統日前接受專訪指出,將讓家庭只要有一個小孩就能聘家庭外籍幫傭。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台灣基進北市黨部主委吳欣岱今在臉書說,賴總統提出用鬆綁外籍幫傭來釋出婦女勞動力的邏輯,不就已預設「女性=家務勞動的負責人」嗎?

吳欣岱說,這樣的刻板印象不只是政治不正確,更沒有實際貼合現實。她也舉幾個數據說明,第一,國科會研究員林凱衡分析指出:2022年台灣外籍工作者人數占本國勞動力比率6.1%,高於日本2.6%、南韓1.3%,但台灣女性勞參率51.8%,卻仍低於日本54.8%、南韓55.6%。

進一步比較香港與新加坡:香港外籍勞工比例9%女性勞參率52.2%,幾乎和台灣差不多;新加坡外籍勞工比例35.1%,女性勞參率62.6%,看似提高了,但2023年生育率卻只有0.97,遠低於台灣。

吳欣岱說,數據很清楚,外籍幫傭的增加,並不會讓女性更願意回到職場或更願意生小孩,反而可能加重階級剝削,把家務責任「外包」給移工,卻不改變女性被理所當然地視為主要照顧者的結構性問題。

吳說,其實,這就是之前一直談的,內閣需要女性視角的最主要原因。因為缺乏女性觀點的政策,很容易把「釋放女性勞動力」變成「把女性困在家務的角色」,到最後不僅政策沒有給人幸福,反而加重女性刻板印象的壓力。

她也認為,最近勞動部開始試行的「彈性育嬰假」政策,是更符合提高女性勞參,以及讓父母雙方能共同靈活育兒的實際方案。下一步,也必須要努力推動的是女性的婚育脫鉤及在各個方面上身體自主權的保障。一個尊重人權的社會,才是一個具有向心力,適合孩子成長的社會。(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25.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