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新竹市長林智堅2020年收養浪犬「棕棕」成為市犬,疑出現攻擊行為,隔年被送回動保所,近期掀起棄養、退養討論。如何降低退養率,專家建議,認養前最好全家人都來看過,也可多次到動物之家和狗互動,強化人和動物之間的熟悉感。

新北市動保處長楊淑方說,寵物風氣夯,截止今年6月底,新北登記犬隻有18萬9582隻、貓有16萬353隻,為減少棄養流浪動物衍生的社會問題,如何提升犬隻認養率,是近年重點。

楊淑方說,看好里辦公室人氣高,2021年起攜手各行政區里長辦公室設立認養小棧,目前有22名里長響應,有認養小棧專攻貓,部分以狗為主力,帶動領養風氣。

也持續推動創新措施,包含提供犬隻掛鉤訓練,使犬隻習慣佩戴項圈,增加未來被認養的機會,整體統計,新北2024年由民眾認養的犬隻有3775隻,認養率達95%。

楊淑方說,新北近年退養率約2%,認養後會有30天磨合期,退養常見理由是家人反對,因此會建議同住家人都要來看過,或多次到動物之家互動再做決定,深思熟慮後再行動,同住家人都接納非常重要。

對於狗狗會有攻擊行為而退養是否常見?楊淑方說,新北做法是要經過訓練、評估後才開放認養,若已知有攻擊習性,通常不會開放認養。(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25.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