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中藥產業逐漸式微,20多年來狂關8000多家中藥行,至少上萬人失業。中藥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謝慶堂表示,20年前中藥商還有1萬5000多家,到去年只剩下7000多家,如果持續惡化,10年後恐怕剩不到3000家。

中藥行昔日在台灣相當盛行,老一輩的人常常進中藥行抓藥材、煎水藥,甚至採買胡椒、八角等料理常用的香料;後來隨著西醫發展,越來越多民眾生病選擇看西醫、吃西藥。

謝慶堂表示,中藥商數量急劇下降,20年前還有1萬5000多家,直到2024年僅剩7000多家,10年後恐剩不到3000家。謝慶堂直言,許多藥房後輩看到沒有前景,都不願意投入,認為透過完整的大學教育,可以補足人才。

衛福部3月18日公告,新增《藥事法》第103條第2項後段解釋令,「領有經營中藥證明文件之中藥從業人員,並修習中藥課程達適當標準,得繼續經營中藥販賣業務。」解釋令一出,引發藥界不滿,批衛福部讓中藥販售淪為「買藥像買菜」,沒有藥師專業把關,將危害人民健康。

中醫師和中藥商則攜手力挺衛福部,反嗆藥師,護理師、藥事人員都在缺,阻擋中藥補足人力,難道也要讓中醫藥凋零?中醫大中藥暨中藥資源學系主任張文德認為,衛福部解釋令可補足人才投入中藥產業,提升台灣中醫藥產業與在國際的知名度,並讓中藥文化延續。(時事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