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戶政統計資料顯示,8月全國家庭戶數934.3萬戶,續創下歷史新高;值得注意的是家庭人口戶數已連三個月僅有2.51人,顯見少子化、分巢化衝擊,讓家庭人口數持續創歷史新低,小家庭常態化發展也與當前小宅化趨勢吻合。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家庭人口結構改變,過去三代同堂的大家庭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小家庭,尤其近幾年大量交屋潮出現,分戶狀況更為明顯。
曾敬德指出,中南部居住型態也同步改變,從過去大家庭居住在一棟透天厝中,轉變為二到三人的小家庭居住在電梯大樓,家庭人口結構改變,加上子女分巢化情況,讓家庭人口戶數量持續增加,才會出現人口老化,但家庭戶數越來越多,也因為家庭組成越來越為精簡,加上房價高漲,小宅化趨勢更為顯著。
統計顯示,從2009年開始家庭戶量首度跌破平均每戶三人,之後家庭人口數一路呈現減少趨勢,2015年跌破2.8人,今年6月到8月剩下每戶平均2.51人,持續創下新低,顯示現在家庭的人口組成越來越少,不過同時間戶數卻持續創高,2021突破900萬戶後,今年8月戶數寫下934.3萬戶的歷史新高。
至於人口變化較大是在2021~2023年,主要因為疫情期間有些國人滯留海外無法歸國,2021~2022年兩年期間人口都呈現負成長,不過2023年陸續回國後人口數量反彈,但實際上人口變化沒這麼劇烈。值得注意的是,從去年底人口數量達到2,342萬人後,今年已經呈現逐月減少的趨勢。
曾敬德表示,在家庭人口越來越精簡,與高房價的壓力之下,新推案的小宅化不僅有市場也是發展趨勢,尤其新青安政策幫助年輕人減壓,也容易去購置相對低總價的小宅產品,讓兩房產品已經逐漸成為市場上的標準品。(時事新聞來源:經濟日報,2024.09.18)
早期農業社會為大家庭的生活型態,房屋的建築以三合院為主要型態。隨著工商業的發達與轉型慢慢的改變了生活型態,孩子生得少了家庭成員也變少了慢慢的轉變三代同堂為獨棟的透天厝,或三房兩廳的小公寓。如今,經濟蕭條與通膨環境影響下,頂客族或獨生子女讓家庭結構再次出現了改變,以小家庭甚至單身家庭的型態產生,依據供需原則的情況下過去大坪數的房子以不如過去的需求強烈,取而代之的為兩房一廳甚至是小套房的房型為主要需求。
房價的漲跌與市房市需求主要為經濟層面需求便不在此贅述,但現今小家庭所面對的問題是作為社會工作者亟需思考與面對的問題。根據親子天下(2011)年指出現今家庭的五大痛點包括,一、愛家爸爸,心有餘而力不足;二、不平衡媽媽,工作家庭兩頭燒;三、攜老扶幼,擔心加倍的蝸牛父母;四、經濟能力決定幸福感;五、不友善家庭的整體文化。這五點綜括來說即是父母無法家庭工作兩兼顧,受苦與影響最大的即是孩子。面對這樣的狀況,作為社會工作者除了倡議政府與民間企業能提供更友善的工作環境與高薪工作環境,更重要的給予足夠的資源與親職教育,讓父母能有足夠的能力面對不友善的環境,提供我們的下一代有更好的生活環境以及良好的親子關係,讓幼兒有好的健全的發展的環境。為我們的下一代一起努力,加油!!
【參考資料】陳雅慧(2011)。親子天下雜誌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