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5📚
01.報考下滑四大因
02.強制退休勞基法
03.兒少性剝修正案
04.育兒友善社區化
05.勞保年資太早退
06.育嬰留停男性增
07.原家中心社安網
08.員工加薪法制化
09.高齡父母遺體棄
10.健保點值0九五
11.有新住民基本法
12.性別暴力數位化
13.兒少報導抓原則
14.守宮冰櫃可不可
15.超星趕日覽專才
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八月份的第一周(2024.08.05)所羅列出來的七字箴言包括有「報考下滑四大因」、「強制退休勞基法」、「兒少性剝修正案」、「育兒友善社區化」、「勞保年資太早退」、「育嬰留停男性增」、「原家中心社安網」、「員工加薪法制化」、「高齡父母遺體棄」、「健保點值0九五」、「有新住民基本法」、「性別暴力數位化」、「兒少報導抓原則」、「守宮冰櫃可不可」以及「超星趕日覽專才」等15則的七字時事箴言,這也使得相與對應的延伸性思考,是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
首先,「報考下滑四大因」,根據考選部的統計,國家考試高普考的報名人數,業已從2013年的14萬6,209人,一舉下降至2022年的7萬1,284人,下降的幅度高達有51.25%,針對該項公務員考試報考人數之所以逐年下滑的相關成因探究,考選部列舉包括就業市場蓬勃及其公職不再具優勢、少子化趨勢及其衝擊教育端並影響考試端人力供給、層級節制的公務部門及其較難滿足Z世代的工作需求以及國考成本太高及其不符新世代青年思維等四大歸因事由,只不過,以上的歸因事由實則糾結的是從個體到整體的人群服務運作動力、從過往到當前的不同公務員世代素養、從公家機關到民間單位的不同科層組織內涵等相互拉扯,如此一來,扣緊以人才為本的人力資本運用,回應於供需、推拉的兩造糾葛,這也讓國考報名人數的加惡降幅情勢,實有其一葉知秋的示警意涵;「強制退休勞基法」,〈勞動基準法〉的第54條修正草案,試圖明訂經勞雇雙方協商後,得延後強制勞工退休年齡,只不過,握有絕對權力的雇主,進行與勞工協商續聘或回聘時,是否會以對薪資打折或降低其他勞動條件方式,才予於繼續聘僱,如此一來,是否要取消強制勞工退休的65歲年齡上限,抑或明文禁止雇主以較低的勞動條件續聘,以及思索勞資各自背後的運作利基和發展限制,直指出來關於法定退休年齡的設限與否,實有其通盤性檢視之必要,更遑論於如何具體落實退休準備、調適或再就業之相關協助措施的社會性再投資,及其老後人生的諸多選項規劃設計,這也讓退或不退的主導或主控,欠缺勞資兩造參與式協商的對話基礎,況且該項的權變延退,亦有紓解勞退給付財務壓力之嫌;「兒少性剝修正案」,立法院三讀通過〈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部分條文的修正案,這其中包括有重製、購買持有或付費觀看兒少性影像,處以最重100萬元以下罰金和7年徒刑,此外,主管機關應邀集學者或專家、民間相關機構、團體代表及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代表,協調、研究、審議、諮詢及推動兒少性剝削防制政策,再則,為了協助被害人處理性影像限制瀏覽或移除,中央主管機關得自行或委託民間團體成立性影像處理中心,設專職人員辦理相關事項,而為了辦理兒少性剝削行為犯罪偵查,警察機關應指定或設立專責單位建立被害人性影像數位鑑識資料庫,至於,高中以下學校每學期應辦理兒少性剝削防制教育課程,至少2小時,顯然,工具範疇各項的防制對策或防治措施,實有其復歸於『個體—制度—大環境』的基本提問;「育兒友善社區化」,近年來鋪天蓋地的托嬰中心、親子館為例,從巨視整體的各個行政區到微視的個別單一里鄰,已然是出現包括機構式以及社區式的兩軌並行運作模式,然而,就其屬性特徵、典章制度、職責關係、權益保障、福利促進等概念內涵,兩者各自的典範建構,亦有其大異其趣之處,真正的癥結點還是在於該項因地制宜且有所權變的社區式照顧機制設計,相與關聯的探究真義終究要回歸於社區工作的論述意涵,而非是過度標舉弱勢人口的人身權益捍衛,換言之,作為另類親子館的社區式育兒友善園,伴隨的是迷你、微型、綜合、陪伴、近便、社區情感連帶的運作特色,藉以將物理環境之於地理社區的『舊典範』、民間團體之於責任社區的『新典範』,以及在地守護之於關懷社區的『後典範』,鑲嵌於一種嶄新的『超典範』社區工作,只不過,即使作為社區型親子館的育兒友善園,是有其必要之惡的權變措施,但是,能否一舉擴充至嬰幼兒之類的臨時托育服務,此一攸關到兒童最佳利益的兒權公約旨趣,當有其最終父母及其國家責任所不能退讓的便宜行事;以及「勞保年資太早退」,資料統計顯示2023年底領老年年金的勞工平均投保年資為29.72年,這其中男性平均投保年資為30.21年,女性則為29.3年,顯然,以合理投保年資為40年的社會保險制度,現在月領勞保老年年金平均投保年資低於30年的客觀事實,意味目前領勞保老年年金勞工,大部分都太早退休,直指的是勞動力並未被充分運用,如此一來,嫁接於晚近早退於職場勞動及其高齡少子女化之人口發展模式的雙重危機,勞保年金的給付困境,實比想像中來得嚴峻,特別是退休之後的所得替代水準,也是貧窮老年化、女性老年貧窮化的外在歸因之一,像是2023年底已有超過174.2萬名的退休勞工領取勞保老年年金,平均月領金額為18,824元,占目前勞保最高投保薪資45,800元的四成,這其中的男性平均月領20,121元,女性月領17,740元。
其次,「育嬰留停男性增」,去年(2023年)育嬰留職停薪男性申請的比率占25.2%,一舉創下史上新高,也就是說,每四名申請者就有一名男性,至於,相關的歸因事由包括有從底薪六成到合計八成、從一方到父母兩人皆可同時請領、從停留期間的所得維持水準到如何再多些額外的主動收入、從六都到城鄉的申請落差、從性別平等意識發揚到給付金額的性別差距、從留停復職到勞動權益保障等,連帶地,係以女性居大多數的該項育嬰留停情形,顯現出來的是包括育嬰、托育、課後照顧等親職角色扮演,還是有致力於追求性別平權的拓展空間,更遑論於還有現金給付背後所需要被奠基的照顧涵養,究竟是要如何被生成,從而內化以成為與時俱變的父母效能訓練,如此一來,育嬰留停的策進措施,還是從福利增進的殘補思維出發,而非是某種復歸生存及發展之於兒童最佳利益的關懷意旨,況且還有扣緊認知態度、專業知能及其照顧技巧之於父母職能素養的基本提問;「原家中心社安網」,衛福部於明年(2025年)起將國內現有針對部落、移居市區的原住民,所提供家庭、家暴性侵諮詢及就業職訓服務及其協助轉介社福資源之66處原鄉與都會型的原住民族家庭中心,全部納入社會安全網計畫一舉以成為所謂原民區的社福中心,顯然,從定於一尊到網中有網、從公辦公營到公辦民營、從政府機關公權力到民間單位委辦經營、從漢民社會到原民部落、從主流文化到多元文化、從單一行政轄區到幅員廣闊、從都會到原鄉不同生態環境的原民中心,以及從社會包容到文化殖民,該項定位為原民區社福中心,就不單單只是部落稱謂的漢原名詞區隔,也絕非只是施以諸如辨識指標、評估工具之類的技術性操弄,便可以了得,而是要嚴肅看待小自原民中心的制度運作困境及其大到針對現行社會安全網擘劃執行失靈的議論針砭,否則,該項的納編舉措實有回歸於從福利負向到權益受損的多方折抵之處;「員工加薪法制化」,立法院三讀通過〈證券交易法〉第14條條文修正案,明定上市、上櫃公司應於章程訂明以年度盈餘提撥一定比率,作為基層員工調整薪資或分派酬勞,至於,調整薪資或分派酬勞金額,得自當年度營利事業所得額減除之,顯然,該項舉措實乃是建基於揭露公司薪資報酬政策、全體員工平均薪資及調整情形、董事及監察人之酬金等相關資訊之正確、完整、透明、對稱等運作基礎,至於,從上市或上櫃與否到中小企業的不同產業規模的員工加薪機制、加薪水準,抑或損益兩平的權責利害,直指出來的是涵蓋保健與激勵的雙重因子,據以凸顯認同管理機制設計的必要性;「高齡父母遺體棄」,近年來日本社會相繼出現中老年人涉嫌遺棄在家中斷氣的高齡父母遺體案例,此一直指『8050』的老老互為照顧情事,當只會更形惡化於包括台灣在內的未來社會變遷趨向,畢竟,從家庭結構組成到內涵功能的量質俱變,這也讓諸如經濟因素、社會孤立、自我獨處抑或年金申請,成為用以壓倒老老家庭的最後一根稻草;以及「健保點值0九五」,立法院朝野黨團協商達成共識,以立院主決議方式,要求衛福部在明年的6月30日前要達到平均1點0.95元的健保點值,此一權變措施直指的乃是從〈全民健康保險法〉修法的強制規定到主決議與附帶決議的執行效力、從點值給付增加到用以提升醫事人員待遇的優先使用、從點值提升到財源不足的因應對策,以迄於針對健保總額制度的通盤性檢討、變革,實是有其戰略、戰術兩軌並行之必要。
最後,「有新住民基本法」,本立院會期通過〈新住民基本法〉,相關的條文規範包括有應設置新住民事務專責中央三級行政機關、含蓋各國來台居留的婚姻移民技術移民和投資移民及其子女的擴大新住民定義、應每五年進行調查、促進新住民相關研究、設置新住民發展基金、推動新住民與其子女的家庭照顧輔導服務、進行人力資源培訓及發展、保障新住民勞動權益、提供通譯服務和使用媒體、鼓勵提供新住民語言學習、營造無障礙語言環境、建構多元文化社會、投入公共參與,以及整合政府及民間資源等等攸關到權益保障及其福利增進的專一法令,只不過,因應於該項法制化而來的依法行政、依法辦理舉措,自當是有其復歸於從理念、政策之『規範層次』到行政、服務輸送之『工具層次』的有效上下對接,更何況新住民的人口背景屬性,更有其從所有新住民之『對象之間』到分殊差異新住民之『對象之內』的求同、存異之處的整體性策略規劃與通盤性行動計畫,如此一來,扣緊語言適應、家庭適應、社會適應及其文化適應而來的新住民生活適應,直指三讀通過的該項立法舉措,相與關聯的挑戰變革,才正要開始;「性別暴力數位化」,一項網路性別暴力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在各類數位與網路性別暴力樣態中,係以騷擾的48.5%終生盛行率最高,至於,以被害人年齡來說,雖然是以30至39歲的71%終生盛行率最高,只不過,數位性別暴力被害人是跨年齡組的全年齡化,此外,超過八成的數位性別暴力被害人認為其身心受到多重影響,但卻有超過六成的被害人並未對外求助,如此一來,要如何從實體性暴力到數位性暴力的創傷症狀、從措手不及的毫無防備到證據保全的難以舉證、從檢討對於被害人的譴責到理解被害人的身心處境、從受害人的個人動力受限到社會參與受制、從數位素養的事前防制到事發之際的防治作為、從求助管道到服務資源連結,以迄於從主管機關到各事業目的主管機關的協力網絡,直指出來的是該項性暴力之於數位化的加惡趨勢,是有嚴肅看待之必要;「兒少報導抓原則」,源自於台北市某私立幼兒園教保員涉嫌性侵女童,但是,礙於〈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所規定,媒體報導該案均不能揭露該幼兒園名稱及涉案者姓氏,對此,監察院卻以『公眾利益』為由,逕自公布該案幼兒園名稱和涉案者等相關資訊,這也讓如何抓住兒少報導原則的潘朵拉盒子,從而一舉掀開爆發,畢竟,從行政院到監察院、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從衛福部到社會局處、從一般事件到特殊事件、從保護兒童隱私到不得洩漏相關文字、從不得報導的集體噤聲到例外事件的媒體報導、從兒少被害人到加害兒少者、從求助傳媒第四權到國家機器、從揭弊型報導到保障大眾知的權益、從增進兒少福利到維護公眾利益、從學齡前幼兒園到正規體制學校、從足以識別兒少身分資訊到足堪具體保障兒少人身安全,以迄於從事前之防制到事後之防治,指陳出來糾結於國家責任、媒體專業以及公民素養的兒保議題事件,實有其個人動力、家庭動力、機構動力、國家動力、專業動力的諸多破綻之處;「守宮冰櫃可不可」,邇來出現大學生將寵物守宮放在壽司盤上、女店員把口水混在飲料裡面,以及16歲男子躺進超商冰櫃等匪夷所思舉措,雖然引來輿論撻伐,但是,有違食安法之虞的店家出面善後舉措,終究抵擋不了一時興起、自存證據、博得聲量及其漠視法規等年輕世代屁孩次文化習性;以及「超星趕日覽專才」,為了吸引更多人才來台就業,國發會規劃在2028年以前,要增加外國專業人才共12萬,這中預計有國際人才6萬、僑外生5萬以及數位牧民1萬,並且著手調整攬才專法,預計於下個會期送至立法院審查,並且也要比照日本和新加坡,放寬外籍人士僅1年可以拿到永久居留,顯然,包括婚姻移民、技術移民以及投資移民在內的各種社會性遷入管道,終究是要嚴肅思辨關乎到攬才獵人頭的國際人資競爭市場,台灣社會的勝算籌碼及其背後應該要奠基的生養基礎。
總之,高達15則的時事新聞箴言化,背後所實有的是從臺灣島內到地緣政治、從疫情火熱到後疫情善後、從政治到經濟或其它以及從法令到典章等生活序曲,對此,多些達觀來看待從「COVID-19」到「後疫情社會」的生活樣態和世間百態,至於,糾結於『個體(蘋果)-制度(木桶)-環境(製造商)』所顯現出來的這些整體社會事實(holistic social fact),更是說明: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它隨時在做改變。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