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1999市民熱線」1年編預算近9000萬提供台語、客語,以及英日等多國語言服務,卻有民眾反映,選擇台語後,話務人員卻不會講台語。台北市議員顏若芳也指出,她辦公室人員也試著用客家語、日文、英文,結果也一樣,要求市府落實各語言的服務。對此,研考會指出,客、台語人員若忙線,就會以國語人員優先接聽。
顏若芳說,她接獲民眾陳情,市民撥打1999熱線,選擇用台語的語言打電話進去,結果台語的話務人員卻無法用台語溝通,甚至聽不懂台語,研考會每年用近9000萬的預算發包,卻無法實際針對各語言服務落實,甚至轉進去第一時間都是用華語溝通。
顏若芳指出,研考會應落實語言考核,語言服務不應變成虛設,多元語言服務固然是好事,但不要讓民眾點進去卻無法溝通,不能因客語台語使用人數少,就不在意或不重視,也要求研考會預算要編列,但整個執行落實必須做考核和稽查。
北市研考會表示,1999是全年24小時無休的服務,除國語服務外,也提供台、客語選項,民眾進線後可按代碼轉接給台、客語話務人員接聽,惟為將話務資源作最有效率地利用,當台、客語話務人員已先被一般線占線服務中時,系統會將電話隨機分配給一般話務人員,以免民眾在線上久候。
研考會指出,當尋求台、客語服務的民眾由一般話務人員接聽時,話務人員會探尋進線民眾可否以國語服務,若可接受則話務人員將直接服務,若民眾希望還是由台、客語服務時,則會詢問是否要線上等候,或是願意留下電話,後續再由台、客語話務人員於空檔時再回撥給民眾。對於之後台、客語話務人員的對話能力,會再要求廠商。(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23.07.08)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