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怡慧
(中國文化大學學士後社會工作師學分班學生)

 

隨著科技與網路資訊的發達,人手一機早已成為普遍現象,然而,數位素養的提升卻是遠遠比不上蓬勃發展的網路資訊速度,隨之而來的則是網路成癮、網路霸凌、網路詐騙、網路交友等等的氾濫情事,其所誘起出來的危害或亂象,也正默默地侵蝕著這個社會,直到社會事件的爆發,才會有被看見的可能。冀此,網路的誘惑與依賴,連身為一個成年人都有陷入的風險與危害,更何況是心智與認知尚在發展階段的兒童與青少年?

2018年之際,南韓爆發所謂的「N號房」事件,該事件受害總人數達74人,這其中就有16名未成年女生,年齡最小的受害者年僅11歲,尚在讀小學;再則,2020年九月的「高雄青少女略誘案」,也是透過網路交友而引發一連串後續可怕的效應,對此,根據兒福聯盟調查,台灣超過八成(82.7%)兒少擁有自己的專屬手機,擁有手機的平均年齡,僅10.1歲,近九成(87.0%)的兒少有個人的社群軟體帳號,平均每個孩子擁有3.8個社群軟體帳號;此外,根據 2020 年二月份國發會調查,青少年族群每 2 人就有 1 人自認有沉迷問題,認為自己有網路或手機沉迷問題的比率,則是由2018年的 29.3% 躍升至2019年的 54.0%,就其各個年齡層的使用手機情況,也是以未滿 20 歲手機行動上網族的連網時間最長,且時間由2018年的 282 分鐘,再增為 312 分鐘。冀此,國發會指出,青少年難以自我節制上網,問題持續惡化,這是一項需要被關注的社會問題。

由此可知,隨著科技時代的進步,網路對於兒童與青少年的誘惑與風險,亦逐漸的擴大與增加,針對兒少的網路使用情形,兒福聯盟提出「社群沉迷,影響生活」、「隱私曝光,網友有機可趁」、「接觸不當內容」、「網路霸凌,難以處理」等四大風險,進而呼籲「親子—數位素養要提升、業者—防護機制要落實、政府—兒少網安要管理」等因應策略,倘若能夠意識到網路資訊蓬勃發展,有如一把「雙面刃」,從此刻開始,做好超前部署並同時提升公民數位素養,才不會成為人們被網路綁架控制的另類「共有悲劇」。

總之,隨著時代的進步,資訊與網路的發達是必然且快速的,然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手機的日益普及,社群軟體快速崛起,網路功能不斷推陳出新,如何讓孩子安全上網,尤是需要家長或照顧者們的關心與陪伴、除此之外,業者的防護機制及政府的管理責任,這也是網路安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唯有透過各方持續努力,才有機會建構出網路安全的防火牆。誠然,如何做出相對應的數位素養與防範保護教育,從而達到使用者與網路安全和諧並進的「未來科技世代」,這實屬一項值得持續關注與積極作為的變遷課題。

參考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N%E5%8F%B7%E6%88%BF%E4%BA%8B%E4%BB%B6

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7272/4845725

兒福聯盟
https://www.children.org.tw/publication_research/research_report/726
https://www.children.org.tw/news/news_detail/2432

晴天官網

誘拐擄人之於資訊揭露及其安珀警報的延伸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