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言
(中國文化大學學士後社會工作師學分班學生)

 

話說立法院主席台卡位戰一事,究竟是為反對而反對?抑或是為所謂真理而戰乎?

首先,依據<憲法>規定:「監察院為國家最高監察機關,行使彈劾、糾舉及審計權,監察院設監察委員二十九人,並以其中一人為院長、一人為副院長,任期六年,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任命之。」,然而,由總統提名後卻引來「不適任」之軒然大波,撼動整個立法院撩起對峙戰火,恐不是人民百姓如你、我所 願見到的。然而,行使同意權投票之前,是否完備審查程序和開會程序?之中,是否有拿錯卡或投錯票?之後,如何以文明之詞說服人民?姑且不論被提名人在驚險中以超過全體立法委員半數之同意獲超過57張同意票通過,且此次監察院人事案全數過關,然而,在野黨在此時籲重新開啟審查會,執政黨與在野兩黨彼此間之不信任與對立,實乃非人民之福。

再則,待任陳菊院長表示,未來監察院會更超然公正,期許自己是「最後一任監察院長」,待修憲結束後就會離開。公正、超然、正義是否能如期兌現?心中之準則更顯得重要,而在監察院與考試院面臨存廢之際,適不適任也許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夜宿議場、主席台卡位戰所引爆雙方激烈肢體衝突,顯現出來那些正向的身教、言教和境教,期盼諸位於在位者能以身作責,此番舉動所帶給我們年輕世代之影響已超越想像,潛移默化後所內隱和外顯之行為的公民素養,將會是這個脆弱社會所須承受之傷痛。然而,不在其位不謀政,而在其位者能否多為社會盡份心力,為個人將來寫歷史如同未來歷史由個人串起,是功是過留待青史著墨!

冀此,面對此紛紛擾擾無法改變之社會結構,如何建構己身心靈平靜(serenity),無焦慮無恐懼情緒之境界,「善知識。菩提自性。本來清淨。」回歸到生命的本相,一切是清淨的、平靜的且圓滿俱足的,在這瞬息萬變濁世中尋得心靈之依靠,復歸於個人心靈成長,消減壓力得以自在生活,日常生活困頓難題自然能迎刃而解,追求心靈平靜也是現代忙-茫-盲人們的生命學習課題之一。「山有山的高度,海有海的深度,人有人的氣度。」慈悲會帶來一股正面的力量,能使心靈平靜而讓個人內在產生力量與自信,進而關愛周邊的人、事與物,透過漣漪效應將善之思維,改變自己影響他人,以期共同改善生活與提升生命品質。

憤怒毫無價值,以慈悲化解衝突,放下已身執見,透過互信與尊重祈求平和,這才是全民福祉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