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雅云
(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碩士學位學程研究生)
如果住在台北市,肯定不陌生被稱為柯P的柯文哲市長,2014年他憑著無厘頭的發言和超越藍綠之姿而獲得台北選民的青睞,不過,柯文哲之類的非主流政治人物並非台灣獨有,美國房地產大亨川普(Donald Trump)在共和黨初選亦以極高的人氣奪得參選美國總統的入場券,美方民調也顯示在可能投票的選民中,有40%支持川普,這和民主黨的希拉蕊僅有0.1%的差距,換言之,與剛開始被傳播媒體和評論家視為跳樑小丑的川普來說,當前的川普已非可同日而語的。
基本上,領袖的崛起,經常有其大環境因素或獨特的人格特質,以此觀之,美國從金融海嘯後,經濟持續疲弱不振,原先美國人民寄望歐巴馬能夠帶來改變,但是,即將屆滿的八年任期,所留下的卻是貧富懸殊加劇、勞資關係惡化、階級流動停滯、外交軟弱造成貿易逆差以及過度干預所造成財政赤字等等問題,另一方面美國雖是自詡為民族大熔爐,近年來,卻也發生多起白人警察槍擊黑人事件,族群之間往往也存在社會、文化、經濟與宗教的不平等情事,以至於造成族群關係的緊張,如此一來,非法移民帶來的犯罪與毒品、占用當地人工作機會及其社會福利等等問題,從而加深了族群彼此的矛盾。
事實上,川普口無遮攔的政見演說,涉及到包括性別、貧富、宗教、族群的歧視言論,乃甚至宣稱只要是當選,就要將非法移民全部趕出去;除此之外,墮胎的婦女也應該要受罰,並且提出外交孤立主義跟經濟保護主義政策,以讓跛腳的美國再度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這些的言論似乎與一般菁英型政治人物特質大相逕庭,但卻也為中下階層的美國人民出了一口氣、說出他們壓抑已久的心聲,因為他們受夠了惺惺作態與道德認可的政治菁英,就如同當年的華爾街運動的口號:『我們是99%』,換言之,這次川普彷如成為這99%的代言人,用他激烈的言論,再一次地將上階層與中下階層和族群團體的緊張、衝突,赤裸裸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誠然,民主社會本就有自我療癒及再生的功能,亦即,透過每個人都能在公共領域表達意見、辯論甚至衝突之下,以重新審視彼此的價值觀、了解彼此的文化差異和相互學習包容,藉以解構與新構出一個新的群體認同,對此,美國也許能夠藉著此次的選舉,以讓美國成為一個真正包容的種族大熔爐,反之,則是會更加分裂,以此觀之,若是國家淪為階級鬥爭的產物,族群之間的不平等將會持續擴大,而受剝削的中下階層終究會團結起來,對此,各國都不應該輕忽川普崛起背後所代表族群不平等的結構性意義。
總之,帶有某種神聖魅力的川普,無論是煽動性的言語或不精準的言論,都已然替他爭取更多的世代選票,然而,大選激情過後終歸是要回到現實,就此而言,一個有可能會成為國家元首或世界領袖的候選人,應理是要當思索自己的社會責任,畢竟,不假思索的脫口而說,輕則,會影響到國家社稷,重則也會牽動到國際政治。冀此,美國是否仍是世界的共主?是否能成為真正偉大的國家?雖然靠的是人民手中的一張選票,但是,選票背後的制度設計究竟是滿足民粹主義還是撥亂反正,各位看倌當可等著一瞧!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