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雖說是一項應景性的通過儀式,但是,相與衍生出來的議題論述,是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

話說:在一項名為「兒童節目兒童看?適齡收視好心安!--探討兒少節目分級概念」的座談會裡,出席的學者專家針對時下諸多並不適合小朋友觀看的卡通節目,提出呼籲家長要參考所謂的『適齡標章』,藉此選擇適合的電視節目,誠然,該項肺腑之言的諍言建議,相當程度上,這已然是一種冰凍三尺的衝擊影響,畢竟,不適宜兒童觀看的節目又豈止是卡通影片,也就是說,陲手可得之任何形式、內容或劇情所造成的社會性虐待(societal abuse),早已滿布並且成為這些未來國家主人翁日常生活世界的一部分,就此而言,問題的針砭所在就不單單只是鎖定以兒童或少年為其特定的標定人口族群及其不當的節目內容,而是要如何針對不同年齡人口之於生理、心理、社會或文化的發展構面,據以落實『適齡標章』的制度運作,換言之,不宜以某一個年齡組、某一特定傳播工具或某一評選指標為其界分的標準,而是關涉到不同年齡層觀看或閱讀這些媒介物的配套措施為何?

冀此,從『適齡標章』而來的延伸性思索就不盡然只是限縮在掛慮學齡前幼童恐遭包括認知、態度甚或是行為而來的諸多偏差和扭曲,而是這些隱含某些有待廓清的另類嫌惡物,就其視覺傳播、感官刺激所形塑的心靈結構建置,究竟會對這整個社會帶來那些的衝擊影響?以此觀之,分級制度的消極作為,當只是切割某種年齡層而來的形式要件,這當中欠缺了包括閱聽者本人之於獨立思辨的「自律」、非營利組織之於第三方把關機制的「中介」以及業者之於履行社會責任及其司法糾舉而來的「他律」?連帶地,回應於社會變遷所必須要被建構抑或是不能有所退讓的普世價值,那麼,針對這些無所不在的身心虐待情事,整個公民社會又要如何嚴肅看待賡續薪傳所包括進化以及退化的相關文明演化,這才是議題思辨的真義所在?!

准此,在這裡的考察切入點就不全然只是用以徵別出來這些兒童不宜的卡通影片,而是該項的社會性謬誤,背後實則還是因應於人性誘因及其市場商機所加總而來的滾動影響,就此而言,批判性的反思也不盡然只是針對這當中所充滿暴力、髒話、靈異、迷信、色情、性暗示、刻板印象或是引誘菸酒毒品等等的不合適內容,而是這些有待廓清的媒介內含,究竟有無可以訴諸於一種理想的言談情境,從而找出引領社會變遷和陪伴身心發展的公約數,以此觀之,徒以相關法令條文的事後糾舉,這自然是無助益於針對兒童不宜之於常態、病態、變態與樣態;以及之於不應、不得、不宜或不妥等等『適齡標章』命題的根本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