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前情提要:
像是臺北市、新北市、高雄等幾個都會城市,都有青銀共居的試辦計畫,然而,卻因生活習慣迥異,美好想像最終走進死巷,近年改推所謂同一社區的青銀共鄰,藉此保有距離美感的跨世代共融。

………………………………………………………………………………
在遙遠的天空之城,雲朵間飄浮著一座名為「青銀共鄰」的社群島嶼,這座島嶼是由年輕人與銀髮族共同居住,象徵著跨世代的融合與交流,然而,這座島嶼的誕生,剛開始並非一帆風順,它的故事充滿了挑戰、衝突和希望。

第一幕:雲端的初衷
天空之城的統治者——智慧的星王,觀察到城內銀髮族日漸孤獨,而年輕人則是面臨到高昂居住成本的壓力,於是,星王決定創造一座青銀共居的島嶼,希望藉由跨世代的互助與陪伴,讓城內居民找到新的生活方式。

他召集了城內最聰明的建築師和社會學家,設計出一座融合不同世代需求的島嶼,島上有寬敞的公共空間,適合銀髮族進行手作、瑜伽、唱歌等活動;也有安靜的學習角落,供年輕人專注於課業,至於,島上的房屋則是採用共享設計,每一個住戶都有屬於自己的私密空間,但同時也有共享的廚房和客廳。

第二幕:初始的碰撞
島嶼建成後,第一批住戶搬進來,他們是一群充滿期待的年輕人和銀髮族,年輕人希望能在這裡找到低成本的居住空間,同時也可以結交到這群真人圖書館的人生導師,銀髮族則是期待能與年輕人交流,從孤獨寂寞中解脫。

然而,生活習慣的差異很快成為矛盾的源頭,年輕人夜晚熬夜追劇或聚會,銀髮族卻是早起晨跑,彼此的作息完全不相容。一次深夜,一位名叫「雲奶奶」的銀髮族,忍不住敲開了隔壁年輕住戶「阿風」的門,抱怨他的音樂聲太吵,阿風不服氣地回應:“奶奶,我也需要放鬆啊!白天你們聊天聲也很吵啊!”

這場爭執引發了島上的第一次居民大會,會議上,大家紛紛表達不滿和挫折。雲奶奶說:“我們老了,需要安靜的環境。”,阿風則是反駁:“我們年輕人也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第三幕:種子戶的誕生
星王得知島上的矛盾後,決定派出一群「種子戶」來調解,他挑選了一些具有特殊才能的人,她們能促進溝通並建立橋樑,其中包括「海燕」教授,她擅長纏繞畫,還有「佳郁」小姐,她則是熟悉香港文化和煲湯技巧。

海燕教授主動組織了一場纏繞畫工作坊,邀請銀髮族和年輕人共同創作,在工作坊中,雲奶奶和阿風意外地合作完成了一幅作品,兩人發現彼此其實有相似的興趣,只是缺少溝通的機會。

佳郁小姐則是利用煲湯文化,邀請大家一起煮湯並分享故事。她說:“每碗湯都有它的故事,就像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她的真誠打動了許多住戶,慢慢拉近了大家的距離。

第四幕:共鄰的轉型
隨著矛盾逐漸化解,星王提出了一個新的理念——「青銀共鄰」,他認為,青銀的共居不一定是要住在同一屋簷下,而是可以在同一社區中彼此關懷、互助,於是,他將島嶼重新規劃,把原本混合居住的房型改為分層設計:銀髮族住在較安靜的一層,年輕人則住在活力較強的一層,至於,公共空間則是成為兩代人活動交流的重要場域。

島上的居民逐漸適應新的模式,雲奶奶開始教年輕人如何做健康餐點,而阿風則是幫助銀髮族學習使用高科技的智慧型手機,大家在公共空間中相互分享技能與故事,形成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第五幕:天空之城的啟示
天空之城的青銀共鄰模式逐漸成為其他城邦效仿的對象,城內社會學家「阿民」教授指出:“青銀共居或共鄰的成功關鍵在於尊重差異、促進交流以及提供適當的支持系統。”

他提出四個具體建議:

1.推動認知教育:透過教育讓年輕人了解超高齡社會的挑戰,也讓年長者理解年輕人的需求。
2.設計友善空間:採用分層或分區設計,減少生活習慣衝突。
3.培養種子戶:挑選具有溝通能力的人作為橋樑,促進世代間理解。
4.推動社區活動:透過共同參與手作、音樂、煮湯等活動,加強社區凝聚力。

此外,他也強調超高齡社會下,需要更多長照支持,例如在共鄰模式中融入長照站或社區關懷據點,以減輕銀髮族的孤獨感。

多年後,青銀共鄰島嶼成為天空之城最耀眼的一部分,雲奶奶與阿風成為最好的朋友,他們常說:“我們就像雲朵和清風般,不同但是相輔相成。”

島上的居民共同創作了一首歌——《天空之歌》,歌詞中寫道:“天空不分高低,每片雲都有自己的位置,人也不該因年齡而分隔”、“雲與風共舞,青與銀相伴,讓我們在這片天空,找到彼此的生命光芒。”

這首雲端之歌也成為天空之城居民代代傳唱的經典歌曲,因為,它象徵著跨世代共融的美好願景,這是因為,真正的和諧並非消除差異,而是尊重差異並找到彼此的交集。

請記住:「湯有溫度,人心亦然。」

(本文的撰寫構思取材聯合新聞網,2025.11.26:「青銀共居難度高,新北改推社宅共鄰」)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